新闻晨报|上海高考改革十八问

22.09.2014  11:02

    本市此次改革将数学列入统一考试科目,不分文理卷,这就意味着,从2014年入学起,高中学生将执行同样的数学课程标准。这与文理分科的高考情况相比,数学的教学与命题都会有转变。数学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训练功能,不管学生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该具备这种素养。今后,数学的教学将按照“全体学生共同应该具备的素质”来开展和完善。

  按照新的方案,考生在报考时的选择范围和数量都增加了。对高校选拔适合自己的人才更加有利。比如一所高校的历史系,想培养考古专业的学生。过去,报考历史系的基本只有文科生,但想要培养考古人才,最好是学生还具有物理和化学知识。而按照新的招生录取方案,就可以录取到选考科目为“历史+化学或物理”的考生。

——市教委副主任陆靖

   文理不分科

  1问:数学卷统一后,文科生是否会吃亏?

  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表示,她曾做过大量学业评价数据分析,发现超75%的学生在数学、语文学科上有正相关,即数学好的孩子语文也好,反之亦然,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学科间是有相关性的,文理不分科首先顺应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规律。而对于某一科目特别出色的偏科生来说,此次方案里有相应的招生制度予以考虑,比如高校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里在这门学科上的突出成就在自主招生时适当倾斜。她透露,原先不少学生习惯于到高三考虑选科问题,如果数学不好就选文科,把文理分科当成规避薄弱项的方式,而非考虑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而她研究2014年高考考卷后发现,其实文理科数学卷的区分已经没有往年那么大,这也说明文理不分科已是大势所趋,现在文理不分科后,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可以真正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6选3”的科目。

  外语“ 两考”

   2问:为什么只有外语是两考,其他科目没有?

  市教委副主任陆靖表示,英语两考一方面能分散学生一次考的压力,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为高考其余科目的标准化考试提供经验。从长远来看,为了向学生提供每年多次考试的机会,今后会有更多的高考科目要走向标准化考试。但标准化考试要满足特定条件,要有严密的题库,可以多次考,每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非常接近。目前只有英语最满足标准化考试的上述条件,因此英语一年两考,同时为其余科目的标准化考试提供试点经验。另外,外语高考首次引入人机对话的口语测试。这将引导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育从应试转向实际应用。

  3问:外语两考后,是否会造成考生“刷分”?

  对于外语两考,不同学生会有不同打算。尤其对于首度参加外语两考的学生而言,由于具体考题结构、题型、难度等都无先例,有些学生可能第一次先去“试试水”,第二次再有备而来、全力以赴,而还有些学生则可能第一次就使出全力,务求考到理想分数,接下来的精力就能更多用在其他科目上,减轻日后学习负担,再抱着“多一次机会也好”的心态参加第二次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4问:如何防范个别中学为推销学生弄虚作假?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目前本市正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不仅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研究性学习,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兴趣专长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在公开透明、规范操作、预防作假方面,市教委也从多方面落实,如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化平台,从现在开始记录学生的客观情况; 同时引进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健全监督机制;高校在使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时,应提前公布使用办法,使用情况也必须规范公开;此外,在整个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本市还将专门出台相关的文件、方案,在此过程中会在全市范围广泛征求意见,使该方案更具有操作性、科学性,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实施好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今后将规范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原上海大学分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叶志明认为,这也考验高校是否以及如何采纳综合素质档案的能力。他表示,其实在上大目前实行的大类招生与大一结束时的专业分流中,已经采用了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上大一年级学生在专业分流的综合成绩中,他们大一期间的成长记录占到了其中10%的比重。因此上大在高招中肯定会考虑采纳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至于如何采纳,相关方案还在研讨中”。

为确保规范有序、真实可信,上海市教委将同步建设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2014年的高一新生入学之后,学校就将用这套系统对学生进行记录。到2017年这一届高中生毕业时,三年的数据就会比较完整,可以在高校录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将成为高校自主招生中非常重要的参考。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表示,假设一所大学想招工程类的学生,就会更看重他是否参加了课外的兴趣小组、区县的少科站活动,有没有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作品,这些能体现出他的动手能力。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应该由不同高校、不同专业根据自己不同的培养目标来做出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是记录事实。至于什么学生可以加多少分,应该由录取的高校根据自身需要来决定。

  “6 选3” 等级考

   5问:“6选3”后,会不会导致学生负担加重?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所谓学业负担主要来自考试次数、考卷难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负担这三方面,而在此次方案的设计上对这三方面都有所考虑。

  首先在考试次数上,原先是10门学业水平考+语数外3门高考+1门高考副科科目=14门考试,而今后是6门合格考+3门等级考+语数2门高考+外语1到2次考试=12到13门考试,从次数上来说有所减少。

  其次在考试内容上,今后的合格考仅考察基础型课程内容,分合格与不合格两档,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而且原先“3+1”的1门是按照高考难度水平,而如今的“6选3”则同时参照基础性内容和拓展型课程内容,时间也仅为1个小时,也是为学生减负。

  同时在学生心理方面,从1门决定成绩,到3门根据兴趣选择,分值和计分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也有分散缓解的效果。“因此,从制度设计上而言,我们是千方百计减少负担,但是负担毕竟是一个主观感受问题,因人而异。我们也希望这次高考综合改革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贾炜表示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认为,原先“3+1”方案里如果仅有1门副课“考砸”,对高考总分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但现在可以选考3门后,即便有1门副课“考砸”,还可以凭借另外两门的分数“拉一拉”,所以学生心理压力不会那么大。

  在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看来,原先的学业水平考“每门都是等级考”,学生都想得A,而将来只有3门等级考,其余只要合格即可,这也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而这还意味着,原先学生必须同时学习课程标准里的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而现在针对合格考科目,只需学习基础性内容,在学习压力上也大大减负。

   6问:为什么等级 考 只 能 选3门?

  市教委副主任陆靖坦言,最开始也考虑过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包括学生可以选择超过3门等级考的科目。可我们担心,按照现在的“考试文化”,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全部选,最后选高分科目计入高考成绩。这样就会增加了学生负担。所以目前规定学生只能选3门。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委将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考试科目、考试次数和考试时间的自主权。

   7问:“6选3”考试与原先的“3+1”有哪些区别?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原先的“1”和现在的“3”并不等值。第一,性质不同,原先是1门高考科目,而现在是3门学业水平考中的等级考科目,考试内容也有相应不同;第二,总分不同,原先“1”时是150分,而现在的“6选3”是每门70分,总共210分;第三,在计分方式上,原先的“1”是计原始分,也就是考了几分就算几分,而现在的“6选3”中,6门科目的考卷难度很难保持一致,所以不能简单以原始分计,而是会分成5等11级,记录等级分;第四,区分度不同,原先“1”是150分的区分度,而“6选3”是每门70分的区分度,且这70分中有40分的比例是只要能达到通过合格考的程度就基本能获得的,也就是每门主要是30分的区分度,加起来也就是90分的区分度。

  同时,为落实“6选3”切实为学生减负,本市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标准方案,调整高中课程计划;同时,本市将成立上海市命题委员会,务求达到考试标准和课程说明的统一。

   8问:学生如何判断哪3门才是自己擅长的?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中研究专家霍益萍认为,高中可能会推出更多的拓展性课程。由于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哪里,所以多样化的拓展课既是给感兴趣学生的“提高课”,也是给其他学生的“试探课”,让学生通过这类课程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进而为“6选3”做参考。

  在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看来,所谓的强势学科是相对的,如果仅是因为某门学科在师资上是强项而做出选择,考试时总会遇见更强的对手,未必合算,而从兴趣天赋出发选择才是能保持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而言,新高一学生对自己擅长哪门科目或许还不确定,但对不擅长的科目则基本心中有数,所以他会在为学生提供6门课的充分体验后,建议学生先锁定2门基本不会选择的科目,这2门只需合格即可;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比较,从剩下的科目中“4选3”,采用逆向思维排除法的方式,帮助学生做选择。

   9问:何时开始“6选3”,选择后还有机会改吗 ?

  根据此次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各科目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高中生只能参加一次。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强调,对于三门科目的选择,学生一旦选定,并参加了相应的等级性考试,就不能修改。据介绍,从考试安排上,对2014级学生来说,高二设置一门地理科目的等级考试,2015级高二或将安排生物和地理两门等级考试。贾炜表示,高一阶段学生将给予逐步认识自我的过程。

  10问:“6选3”是否意味高一就要开始职业生涯教育?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坦言,2014级高一生的选考科目,在高二可以开始选地理;2015级高一生到高二时可选地理和生物。选择的根据是学生的兴趣,以及他想报考高校的科目要求。学生在高一时需在老师指导下做一定的生涯规划。

  曹杨二中校长王洋透露,这也将促使更多学校从高一时就为学生开讲“生涯规划”,延请高校教授、企业、行业协会等为学生介绍各个高校、专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以及发展前景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做出正确的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中研究专家霍益萍坦言,过去全凭考分定前程,高中并无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她曾承担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生涯、生活等方面教育指导的研究课题,发现在许多高中生涯教育这块整体性缺失,而此次高考方案将生涯教育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生涯教育并非简单引导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职业,而是教他们面对社会发展和自己个性,综合各种因素做出选择,培养这种决策的能力会令学生终身受用。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则认为,高中生不需要提前选择专业,高中三年其实还是非常基础的教育。即便本科教育,也应该是关于“”的教育,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是真正的专业教育。学生在大学期间,最根本是要掌握必要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角度,怎么学习,怎么把握时间,怎么做出选择?这些都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有了这些能力,往后的发展才会非常顺利。当然大学期间也能学一部分的专业知识,为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11问:物理化学等副科优等生是否拉不开分值差?

  东昌中学校长赵国弟认为,从表象看确实可能有部分学生认为,原先“3+1”时如果“1”的这门学科特别突出,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些理科课程,在150分里能拉开二三十分的差距,但“6选3”后每门主要是30分的区分度,要拉大差距没那么容易了,但对于这些在某一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脱颖而出,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真正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科目,而非以往按照哪门更可能得高分来选,“从高校角度而言,也怕那些考到高分的学生其实并不喜欢自己所选择的科目专业”。

  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认为,最关键的是这次高考方案“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针,会引导全社会对人才价值观的变化,让“多考几分就高人一等”的既有观念逐渐淡化,学生也不会过于关注具体的几分之差,而重在关注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

  师资

  12问:“6选3”后,高中是否会缺少副科老师?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6选3科目后,对学校师资储备确实提出了挑战。目前来看各区各校确实可能存在一定的师资缺口,对此市教委也会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在考试的安排上,对于2014级学生,也就是今年的新高一学生,高二时仅设立地理一门等级考供学生选择,对于他们高一的影响不大;而2015级学生在高二时也仅是地理、生物两门等级考,这让学校有一到两年进行师资储备;其次,希望区县搭建平台,对部分紧缺师资考虑实行共享,鼓励教师走校,缓解师资压力;再次,会鼓励高中做强自己的特色学科,加大招募人才的力度;对于部分学科老师工作量会增加的问题,本市将对教师绩效工作方案进行相应调整,激发更多教师主动参与改革。

  曹杨二中校长王洋举例,该校地理、生物教师的缺口约1/ 3,这样的缺口通过学程安排可以协调过来,比如原本在第一学期有每周一课时的课,就索性安排到第二学期每周两课时。

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表示,可能在头两年会遭遇师资短缺,但等目前的新高一上高三时,应该就已大大缓解。

  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透露,该区已开始思考是否要在等级考师资方面进行全区性的统筹,比如通过经费、制度等保障、鼓励部分科目老师在若干学校间进行“走校”上课。

  走班

   13问:高中接下来会推广“走班”吗?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接下来高中可能出现“分层”与“走班”两大变化。合格考的要求是针对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内容而言,等级考则以基础内容与拓展性内容为主,对于不同选择的学生,学校要提供分层教学内容。“6选3”最多会有20种组合,将打破常规的“3+1”分班,或实现走班教学。

  所谓走班教学,育才中学陈青云校长解释,即是以组织方式编成行政班级,语数外统一上,其他课程按照学生自主选择的科目编班上课。

   14问:“走班”具体方式上会产生哪些变化?

  东昌中学校长赵国弟表示,课程种类越多越容易开展灵活走班,且实行大规模走班后可能会促进老师趋向“专门化”,比如物理有力学、电学、光学等很多模块,某个物理老师如果在力学这块特别擅长,可能就花若干课时专门教授这一模块,如此一来,排课周期变短,比如某个模块两三周即可完成。

  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认为,以后高三课表上很可能会出现“自由时间”这一说法。从理论上说,学生可以有20种选课的组合,但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那么多教室和师资,所以学生可能在走班时碰到某个时间段“空白”的情况,现在下午4点放学的学校,以后有可能会推迟到5点放学,但部分学生会有1小时的“自由时间”。赵国弟认为,这一时间段为学校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可能。

  高招录取

  15问:取消一、二本分数线后,高校招生会有什么变化?

  市教委副主任陆靖表示,取消一、二本的录取批次后,所有本科院校招生时就处于同一起跑线,高校要更关注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来吸引学生。同时,这两年上海学生比较青睐本地的学校,取消一、二本线后,上海院校分数线或上涨。

  原上海大学分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叶志明认为,一本二本分数线的打通,对于所有高校来说都是好事。“目前一本二本分数线是按照行政手段将学校进行分层,但实际上,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一本二本院校打通后,所有学校都站到同一个平台上”。而没有了“一本线”的保护伞,也倒逼高校重视本科教学。新政对考生也有好处。“原来考生进了二本院校,可能觉得自己首先是一本学校的失败者,现在给了考生更多自信心”。

  “平行志愿强调分数优先,扁平化在二本院校中最为突出,分数扁平化对考生影响不大,但对高校影响大。因为高校办学的关键在于生源好坏,每个学生都一个样,这其实不符合教育的规律。”一位负责高校招生的老师表示,取消一本二本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一批有专业特色的学校有可能招到好学生。

  16问:3门选考会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哪些影响?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在改革之前,高校录取基本就看一个分数,比如物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只要是理科考生,分数上线,从高到低录取就行。实施改革方案后,除了语、数、外的成绩外,学校还要考虑是否对物理成绩提出要求,或者对化学成绩也有要求等。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名校的录取要求更加细致,因为他选择的空间更大,就可以挑选更适合自己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学生;对于中间层次的学校来说,要求就会低一些,否则录取不了学生。

   17问:自主招生放在高考以后,接下来会有什么变化?

  2015年起,将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以后进行。相关高校依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况,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高校要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的具体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多年来一直建议,自主招生要放到高考之后。过去放在高考前很不科学,学生高中三年压缩成了两年半,高校也利用自主招生掐尖。放到高考之后,掐尖不存在了,偏科的特长生就突出出来了。而在国际上,所有美国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是先看SAT 成绩,再看其他成绩。日本和英国大学也有自主招生,而且都是放到统一的入学测试之后。

  18问:高职院校“春考录取”有哪些优势?

  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主要还是针对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学生。这些学生可通过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因为是主动选择,不会有高考落榜后才选择职业教育的挫败感。而春考被录取的高中生,剩下的半年也可考虑进行一些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 阅读原文

来源| 新闻晨报  文字 记者 李星言 杨育才 林颖颖 董川峰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