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上海浙江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2.09.2014  11:01

   ●上海

  1、将启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

  2、语数外三门分值均为150分,不分文理

  3、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

  ●浙江

  1、招生分四种模式

  2、外语考试语种“六选一

  3、录取采用“专业+学校”模式综合

  19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决定今年启动上海市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17年整体实施。

  此前,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择上海市、浙江省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上海制定了全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经9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教育部同意备案,1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

  据了解,上海试点方案的总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4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13门科目;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此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中,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选择学习其中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第呈现A、B、C、D、E五等;高中学业水平考的各科目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合格考与等级考高中生均只能参加一次。

  【点评】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刘京海:这一方案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学前校长唐盛昌:有家长担心3门等级考会不会增加学习负担?一方面,“合格考”考试的难度、对学生学习时间的要求都会大大降低;同时,“等级考”科目分值将低于语数外分值,并且随教随考随清,就是希望尽量让考试和整个教学的安排贴得更紧密,避免机械式、无意义的复习,减轻学生不合理的负担和集中备考产生的心理压力。

  二是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将启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2017年起,推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环节中开始使用。

  【点评】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综合素质评价虽然仅作为参考,却是此轮高考改革中最具新意的部分,将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推进科学育人和选才。但同时这也是改革的难点,只有明确了指标、测评方法、权重配比、应用程度等,保障了评价的真实、透明,才能发挥其积极的意义。

  三是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分值均为150分;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高中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点评】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取消文理分科教学能避免学生过早分化和固化学术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而英语一年两考并纳入听说测试突破了“一考定终身”,同时有助于扭转过去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语言学习的应用性本质,此外,能分散学生学习压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而不是考前集中突击。

  四是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2017年起,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等级考每门满分70分;等级考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再细化为11个等级,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间的分差均为3分;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6门等级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0至3门的选考科目要求,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同时,改进高校统一录取模式,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点评】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已试点多年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迈出了从“招分”到“招生”的突破。此次改革让更多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对学生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入读高校、专业的匹配度,有助于后续的人才培养。当然,这也将“倒逼”高校对自身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作出清晰规划,否则便有招不到学生的风险。

  事实上,现在很多高中不仅在拼本科升学率,还在拼一本率。合并一、二批次录取之后,高中比拼的根基就没有了,这对于高中回归素质教育有所促进;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都有录取时把自己学校放进一本的愿望,有时靠的是政策而非办学质量。合并后,本科高校都在统一水平线上竞争,促使高校要关注学生,靠提升办学质量、办出办学特色来吸引学生。

  五是完善和规范高等学校自主招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后进行;相关高校依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况,并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六是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春季考试招生改革。2015年起,将上海市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春季考试招生范围由历届生扩大到高中应届毕业生,依据统考成绩、学业水平考成绩、面试(或技能测试)情况进行录取。

  七是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录取制度。2017年起,上海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高中生应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专科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在上海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率先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专科高职院校拟录取的方式。

  【点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人才,也有利于部分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减轻高考的考试负担。与此同时,新政也有利于高中的多样发展,为有职业教育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升学路径。

  八是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探索逐步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19日发布了“新高考方案”。

  据介绍,浙江将采用统一高考招生、高职自主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等四种模式。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其中,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还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一所录取高校。

  其次,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选择。如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的考生,在必考的语、数、外三门课程中,考生的外语考试可在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中选择;在选考部分,考生可以进行“七选三”的自主选择,即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设有加试题的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选择单独考试招生的考生,还可以按照专业要求,选择是否参加外语考试。

  改革后,考生对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性。除了语、数必须统一高考外,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都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旨在削弱因考试失误带来的“一卷定终身”式伤害。

  与此同时,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也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如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将改变从前的分批次、按高校平行投档的方式,变成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的方式。

  而对高校来说,根据浙江高考新方案,自主权也扩大了。据介绍,高校在浙招生,不仅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为确保公平公正,高校分类确定的最多3门选考科目范围,必须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符合在此范围中,就能报考。如果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则考生报考无科目限制。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希望通过增加考生对考试的选择机会来减轻考生过重课业负担,“让考生选自己想学且自己认为学得好、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考试,考自己所长、自己所好,推进素质教育。阅读原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文字| 记者 吴振东 潘旭 仇逸 余靖静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