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选登】武汉音乐学院蔡际洲教授与我校师生分享交流“中国音乐地图” 礼乐讲堂第二讲成功举办

25.10.2017  20:11

      10月23日下午,礼乐讲堂第二讲邀请到民族音乐学家、音乐编辑家、音乐教育家,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系蔡际洲教授,作为本次讲堂的主讲嘉宾。根据音乐的地理形态特征,结合当前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蔡际洲教授与到场的200余名我校师生共同分享与交流了“中国音乐地图”,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宏观视角下的不同地域与历史传统中孕育出的特色彰显的区域音乐图景。


      这是一部地图,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图
      “这是一部地图,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图。这是有关中国传统音乐,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是如何分布的,且具有什么样区域性特征的地图。”蔡际洲教授开篇讲道。蔡教授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分布状况,将中国音乐划分为关东、内蒙、中原、秦晋、新疆、青藏、滇黔、巴蜀、荆楚、吴越、闽台、岭南、客家13个音乐文化区,为大家详细阐述了13个音乐文化区的不同乐种,及各乐种背后所蕴含的人文风貌与历史传统。


      不同的音乐文化区彰显着文化的多样与多元
      不同的音乐文化区不仅展示着区域的音乐特色与风格,同样音乐多样化背后传递的是区域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的多元,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艺术创作与区域民俗传统的交融程度之高。“关东音乐文化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风格以原始、粗犷、神奇和博大见长。”“内蒙音乐文化区,在特定物质产生方式中孕育出的游牧文化及其音乐,与那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又是这样难解难分地连在一起: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自由的牧歌、悠扬的马头琴声。”中原音乐文化区的传统音乐激越、豪放的风格特征,有力见证了唐人韩愈“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见解。


      持续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接近尾声,在座师生意犹未尽,大家深深地被蔡教授的讲授风格、内容与研究成果所吸引。提问与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蔡教授就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蔡际洲教授与在场师生分享交流

 

讲堂现场

      延伸阅读
      蔡教授,历任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副主编、音乐学系主任等职。现社会兼职有: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审专家。蔡教授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民族音乐学、音乐编辑学和音乐学学科理论三个方面。独撰、合著、参编专著、教材《引商刻羽:长江流域的音乐》等20余部,发表论文、译文、评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音乐学学术规范论略》、《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等100余篇。


      关于礼乐讲堂
      “礼乐讲堂”是由我校中国音乐名著课程工作室与音乐德育工作室联合主办,源自《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及孔子的“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故取名“礼乐讲堂”,旨在让大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同时,通过有效地价值渗透,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礼乐讲堂”也是围绕我校已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重点培育项目的《中国音乐名著赏析》课程教学要求,为我校师生搭建起音乐知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平台,以此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心性。

 

供稿:《中国音乐名著》课程工作室与音乐德育工作室

编辑:新闻中心 陈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