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

18.05.2017  16:28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学院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思考与讨论。

强化政治性与思想性,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政治性与思想性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线和灵魂。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的传播者与示范者,政治自觉应成为其必备的职业特质,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认知、坚定的政治态度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落实讲话精神

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阵地意识与底线意识,牢牢守住意识形态这条底线,认真宣传党的基本理论;抓好实践环节和问题导入式教学等形式,使课程更接地气,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研究的环节,研究各门思政课的重点难点。目前,学院已承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难点研讨会。

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试点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了“绿色中国”系列课程,目前正在组织拍摄在线开放课程;二是将中国文化导论作为综合素养课程纳入课程思政;三是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和专题设计,“绿色中国”系列课程也将纳入形势与政策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围绕切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等,引领学生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围绕5个“攻坚”,即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的攻坚战,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逐渐确立思政课的预习机制,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同时强化学生对马恩经典著作的阅读,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二是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又要避免娱乐化、表面化,既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结合,又要注意适度,既要合理运用在线课程,又不能削弱课堂教学;三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既要增加数量,又要优化结构、提高层次,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和能力。

以学科支撑教学。 一是继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统领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各门学科,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到“同向同行”,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二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在本科生理论社团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沙龙活动,扩大学科的影响力。

以科研促教学。 一是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加强思政课程重点难点研讨,下半年将组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研讨;二是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的作用,重点组织改革开放40年重大理论问题的研讨,依托上海市10所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0个专题研讨会;三是依托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做好31个省、市、自治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的发布和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基地在学生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依托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平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论坛工作;五是组织骨干教师,加强理论研讨,在十九大召开之前,针对一些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十九大以后,围绕十九大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

继续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思政的试点工作。 一是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纳入课程思政的建设;二是继续组织好“绿色中国”课程,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三是做好中国文化导论课程作为综合素养课程的具体方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引领中的作用;四是将课程思政的内容纳入教学名师培育团队的建设中,突出其立德树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