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成受访家长承认曾给老师送过礼

08.09.2015  10:07

  据《劳动报》报道,教师节就要来了,你给老师送过礼吗?昨日,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一份针对申城中小学教师师德的调查报告显示,仅一成多家长和孩子明确表示,曾给自己的老师送过礼品。

   部分教师存在收礼现象

  据了解,这份调查结果是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在今年上半年,对上海全市17个区县1.5万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后取得。

  调查显示,虽市教委对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已见成效,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收礼和有偿补课现象。在被调查的家长中,明确表示向教师送过礼的比例为7.2%,表示说不清的比例为4.5%,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家长明确表示送过礼的比例分别为7.8%、6%和9%,表示说不清的比例分别为5.2%、3.1%和3.3%,这表明事实上有超过10%的家庭有过送礼经历。

   存在有偿补课现象

  数据显示,中小学生选择所在学校在节假日、双休日给学生上课的比例达到28.4%,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7.2%%、27.8%和33.6%。

  另外,学生家长明确表示孩子所在学校存在有偿上课、补课现象的比例为3.5%,表示说不清的比例为7.4%。一般来说,教师在节假日和双休日给学生上课都是有偿的,可见当前教师有偿补课的现象仍较为严重。

   一成给出负面评价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师德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为10.3%,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7%、11.4%和19.7%,对教师师德的负面评价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学生家长对教师师德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为7.4%,其中小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的负面评价比例分别为7.64%、5.25%和11.19%,也就是说在高中阶段负面评价比例达到最高。

  别以为体罚发生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这次调查结果显示,体罚现象仍然存在于上海的中小学校中。有23.4%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3%、24.7%和17.1%,非上海户籍和上海户籍的选择比例分别为22.3%和27.4%。

   建议建立投诉平台

  对此,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建议,细化教师行为规范。目前在上海适用的规范中小学教师行为和道德的文件并不少,但过于笼统和空泛,对教师的具体行为缺乏指导性。因此,应该进一步细化教师行为规范,使教师在面临具体情境时能够依照规定行事。

  此外,应建议建立和完善师德投诉平台,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找到有效的投诉途径;建立师德满意度测评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在学校开展师德满意度调查。对于师德问题较严重的情况,学校要依照规定予以相应的惩罚;建立反馈机制,对学生和家长通过师德投诉平台和满意度调查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建立定期师德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