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净化教室空气" 家长倡议信周点击十万次

25.12.2015  11:01

图片说明:学校装空气进化器管用吗?

  东方网12月24日消息:本月22日以来,长三角地区出现持续性重污染天气。重霾之下,社交媒体上给教室安装空气净化器的提议成为热门话题。

  一些家长发出倡议,呼吁为幼儿园和学校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一周不到时间,这封网络倡议信近万次转发,阅读量近10万。而另外一些心急的家长们,想自掏腰包给教室添置空气净化器,遭到了校方拒绝。

  空气净化器进教室,究竟可不可行?为此,记者走访调查了沪上十余家幼儿园、小学、中学。

   95%家长支持安装

  “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差不多占到了一天的三分之一,而在校期间,又有近70%时间是坐在教室里的。学校没有安装空气净化器,但家长共同出资安装,又遭到学校的反对。”金先生是浦东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家委会2个月前就向学校提出了自筹资金购买的申请。“但这申请就像‘拉锯战’一样,迟迟未得到学校的首肯。”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沪上其他的幼儿园、小学。

  家长们认为,给公办学校添置空气净化器比民办学校更难。调查显示,目前公立学校不能统一安装空气净化器的困难中,其中认为“是教育局没有明确规定,学校怕担责”的家长最多,占了31%。

   后续维护成为难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雾霾天气频发的冬季,几乎有七八成学校都收到过家长要求安装或愿意自筹资金安装空气净化器的申请,但是,空气净化器最终“落地”教室并不多。解女士是普陀区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家长。她说,幼儿园是以空气净化器放置在教室容易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没有合适的插座给净化器供电等理由拒绝家长的。“即使家长曾提出愿意补贴一定电费的意愿,学校也不愿意。其实,现在一些空气净化器公司都有租用服务,你不仅可以租用空气净化器,还能租用它对净化器的维护、更换滤网服务。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也顶多100多元。

  多位校长无奈地表示,购买空气净化器并非是单纯的有钱没钱的话题,这牵扯到学校事务的方方面面。普陀区一位公办学校的校长说,教室空气净化是一个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如果是老问题那么公办学校的政府配置标准里肯定是要写进去的。“但目前对于空气净化器没有专项经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让公立学校尤其难办。

  一位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学校是否配置需要多层考虑。“首先,程序是否合规很关键。如果由家长集资购买,就需要通过家委会的讨论,并将今后保养使用和安全的权责明确;如果确定由学校统一购置安装,那么购买成本、保管、维护、用电等费用都需要测算,比如,学校是否需要扩大电容等。其次,对于公办学校而言,购置空气净化器属于大笔公用经费开支,还需要向上级行政部门申报审批、公开招投标等流程;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则需要通过校董会等讨论决议通过。

   净化效果有待考证

  这几年雾霾天气频发,关于教室是否应该增添空气净化器的讨论并不算新鲜话题,空气净化器进教室也已不罕见。但使用过程中确已出现了不少后续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出现了电表超负荷跳闸的情况;有的家长集资购买的空气净化器存在维护不当的情况。长宁区一所公办小学的校长说,目前,国家对于空气净化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家长的需求也是众口难调,一个教室究竟放置几台、选择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机器、需要何种过滤方式等问题其实也让家长们难下决定。

  两年前,上海实验学校东校家委会集资购买了空气净化器,并通过家委会投票和讨论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包括什么时候使用、由谁管理等,而学校则负责承担空气净化器运行过程所产生的电费。虽然家长们的最初计划已经很是详尽,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仍遭遇了许多难题。校长王玮航说,家长购买的时候热情很高,但最后还是由教师来承担机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除了秋冬,申城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开启净化器。这些时候闲置的机器一来占空间,二来容易积灰纳垢,其实也会产生二次污染。

  净化效果究竟如何也有待考证。王玮航说,部分科学证据显示,空气净化器必须在密闭空间内、开启一定时间才能起到净化效果,但是,教室是没有办法达到完全密闭的标准,即使上课40分钟能够保证窗门关闭,但是下课时段总有学生进出教室门,可能净化器刚起一点效果,空气就有污浊了。“此外,长时间关闭教室门窗导致的空气不流通,也不利孩子的身体健康,极其容易发生疾病的交叉感染。”“教室空气质量难题,不是购置几台空气净化器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专业机构来提供正规科学的解决方案。”校长们纷纷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雾霾仍可能成为健康的困扰,他们也能够理解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急迫心理,但在空气净化器产品良莠不齐的当下,仍希望有权威部门来出台统一的标准,同时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守护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