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燕在上海市总工会第七届女职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8.10.2018  14:08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团结动员全市女职工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智慧与力量

(2018年10月10日)

(审议稿)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总工会第六届女职工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是在全市各级女职工组织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凝聚全市女职工为推进上海经济社会大发展、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和全总、市总工作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动员全市女职工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为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体会

  过去五年,是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在全总女职工委员会和市妇联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以“一切为了女职工的幸福”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女职工全力推进素质提升、建功立业、权益保障、幸福关爱、组织建设“五大行动”,圆满完成了市总工会第六届女职工委员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新时代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深化素质工程建设,女职工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加强政治思想引领,以讲座、报告、论坛、研讨等为主要形式,发扬劳模先进引领作用,组织广大女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马卫星、印海蓉、梁慧丽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女代表作为劳模宣讲团成员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车间、班组,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引导女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以遍布全市的890所女职工周末学校为依托,建立“女职工学习服务超市”,推出20多个系列、300余门课程,为女职工学习成才提供服务,414名女职工获得市总工会一线职工岗位创新奖励,4646名女职工获得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奖励。以职工书屋为阵地,开展“书香滋润心灵”女职工读书活动,组织读书沙龙、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好书推荐等活动,不断提升女职工综合素养。创设五一巾帼大讲堂、公益乐学、午间一小时等公益性学习平台和网上学校,开展音乐舞蹈、绘画书法、茶道花艺、烘焙烹饪、瑜伽热舞等艺术类、文体类、生活类培训,每年吸引100余万女职工热情参与。开展“培育好家风——女职工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女职工参与“写家书?传亲情”等各类活动,倡导女职工把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融为一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岗位建功载体,女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现。广泛动员女职工参与“践行国家战略、助力创新创业”等引领性、示范性劳动竞赛,开展“美丽绽放新时代、巾帼建功新征程”等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女性特点的职业技能比赛和女职工风采主题展示活动,以实施产业工人队伍改革为契机,持续激发女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激情,一大批女劳模先进脱颖而出。其中,市级以上女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05名,占全市劳模总数26.8%;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22名,王恩多、严林芳、朱兰等13位女劳模被选为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开展《新时期上海职业女性创新能力探究》课题研究,开展合理化建议、“五小”活动等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 66名女性高技能人才荣获区局行业工匠称号,耿道颖、洪华、苗俭等18人获得“上海工匠”殊荣。扎实推进创新工作室创建,陈维、姚启明、蔡蕴敏、李文丽-吴尔愉等4个女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66个职工(巾帼)创新工作室和51个由女职工领衔的职工(技师)创新工作室获评市级创新工作室,一批岗位相连、行业相通的女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成跨系统、跨行业的工作室联盟,更好地发挥出“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束光照亮一大片”的积极作用。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力度持续加强。制定上海工会贯彻落实《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完成《企业性别平等机制建设上海调研报告》,促进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开展《单独二孩政策背景下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状况》、《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解决上海0-3岁托幼问题研究》课题调研,积极为延长女职工生育假、解决幼儿托育问题等建言献策。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规制度,推动落实高收入女职工生育津贴补差。借助市总职工法律援助“零门槛”服务机制,构建市总女律师志愿团、12351女职工专线、区总女职工维权专家门诊“三位一体”的工会女职工法律服务和援助体系,办理涉及女职工的法律援助案件9400多件,其中“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援助的女职工生育津贴差额案入选全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挥专项集体合同的“牛鼻子”作用,重点推动退休年龄、产假后回原岗位工作、妇科体检、爱心妈咪小屋建设等女职工所需所忧问题纳入专项合同内容。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签订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1.89万份,覆盖女职工218.4万人。开展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专项检查,与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联合检查6200余家单位,涉及女职工36万余人,协同女律师志愿团深入用人单位督查女职工权益落实情况。利用工会各类平台进行普法宣传,编制印发《女职工劳动权益和特殊利益宣传手册》,组织21369家单位、78万女职工参与女职工权益保护知识竞赛。

  (四)真诚传递幸福关爱,服务女职工工作影响力日益增强。出台《全面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的通知》和《上海工会爱心妈咪小屋星级评定办法(试行)》,2900余家妈咪小屋遍布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园区、楼宇、商场,其中星级小屋2000余家,为备孕期、怀孕期和哺乳期女职工提供了私密舒适、功能齐全的温馨家园。全总在上海召开全国工会女职工四期保护“爱心妈咪小屋”建设现场推进会,向全国推广上海模式、上海经验。制定《上海工会“职工亲子工作室”设置和管理办法》,支持在职工需求集中且单位有条件、有意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亲子工作室,缓解职工子女托育难题,从2017年试点举办至今,寒暑托、晚托、应急托等各类职工亲子工作室已达95家,两年暑期有5500余名职工子女受益。爱心妈咪小屋和职工亲子工作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央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浪等多家媒体争相深度报道。坚持关心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为145.6万名女职工办理工会会员服务卡,享受工会普惠、特惠服务;65.5万名女职工加入《女职工团体互助医疗特种保障计划》,2988人获得给付,给付金额达3166.7万元;为6万余名困难企业女职工提供免费两病筛查。举办数百场“预备·爱”青年职工交友活动,帮助单身大龄女青年牵线搭桥,寻找幸福港湾。

  (五)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工会女职工组织履职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工会女职工工作模式,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工会女工委主任会、常委会、委员会、联席会、办公室“五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把女职工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个部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初步形成全会做女职工工作新格局。优化委员结构,吸纳工会组织以外的职业女性加入工会女工委领导机构,拓展工会女职工工作的专业优势和工作视角;逐步提高一线女职工在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常委中的占比,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以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为契机,紧跟女性集聚的家政服务、护工护理、商场信息员等行业工会组建步伐,同步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4.8万多个,覆盖女性工会会员297万人。创新职业女性枢纽型组织架构,成立上海市女劳模先进联谊会等34家优秀职业女性发展联合会,为女性人才搭建平台。开展《新形势下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运行机制》专题调研,制定《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制度》,提高各级委员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举办女职工干部履职培训班,增强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落实网上工会建设要求,加大服务女职工工作上网和新媒体宣传力度,工会女职工组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中央、市委决策部署,把女职工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群团改革和工会工作全局中去思考谋划,带领广大女职工坚定不移地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必须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突出主业主责。我们准确把握女职工组织工作定位,紧扣新时代女职工权益发展要求和美好生活向往,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帮助女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女职工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必须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增强工作实效。我们落实同步组建原则,基层工会组织延伸到哪里,女职工组织和女职工工作就要同步延伸到哪里,推动各个工作项目在基层落地见效,女职工组织的群众基础更加扎实。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统筹协调。我们以勇于担当、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坚决贯彻工会改革部署,积极回应女职工诉求,发掘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女职工组织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女职工工作模式创新还需进一步推进,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落实改革要求、形成工作合力的状况还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二是基层基础工作仍比较薄弱,非公企业、流动分散灵活就业的女职工群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还存在不少盲区;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女职工工作力量配备、队伍整体能力水平与党政要求、职工期待还存在不小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思考,努力加以改进。

  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工会女职工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工会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了新时代上海工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上海工会女职工组织要以党的理论创新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发展责任、改革责任,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共同推进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就要把准方向,最广泛地凝聚全市女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工会女职工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把一切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履职尽责。要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引领广大女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举旗、爱旗、护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适应上海人口集聚、空间开放、观念多元、就业形式多样的特大型城市特点,探索创新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工会女职工工作中的有效方法和生动形式,为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作出应有贡献。

  保持和增强先进性,就要勇立潮头,把握和实践好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工会女职工组织要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就必须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紧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好广大女职工筑梦、圆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正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向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前行。上海发展的宏伟蓝图赋予女职工组织先进性以更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动员鼓舞全市女职工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上拼搏奉献、走在前列,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在倡导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中发扬优势、当好表率,把中国梦真正同每个女职工的事业梦、家庭梦紧密结合起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巾帼力量、展现女性风采。

  保持和增强群众性,就要打牢根基,不断强化以女职工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发展导向。群众性是工会女职工组织的根本性特点、生命力所在。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转变,产业形态、生产形式、就业方式的不断变革,上海职工队伍结构的持续变化,女职工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利益格局更加复杂,民主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对工会女职工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女职工为本,突显工会女职工组织特性,更全面、更精准、更有效地做好女职工维权服务工作,把党的关怀、工会的温暖及时送到女职工身边。要坚持让女职工当主角,加快探索适应新领域新业态的基层女职工组织形态,不断创新联系服务女职工的渠道手段,设计更多满足不同女职工群体需求的品牌项目和活动方式,健全完善行之有效、落地生根的女职工工作运行机制,尊重女职工主体地位,激发女职工参与热情,全市各级女职工组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要求,以“新时代,共奋斗;女职工,更幸福”为工作主线,广泛凝聚女职工奋斗力量,竭诚服务女职工幸福追求,为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作贡献,努力开创新时代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新局面。

  今后五年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主要目标是:

  ——建设“高素质”女职工队伍。女职工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帮助女职工成长进步,成为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搭建“高质量”女职工发展平台。创设一批更具女性特色的劳动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激励各行各业女职工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培育更多女性人才脱颖而出、全面发展。

  ——创造“高品质”女职工幸福生活。性别平等和女职工维权服务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女职工各项权益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女职工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体现“高水平”女职工工作能力。党组织领导、女职工参与、全会实施、社会协同、多方支持的工会女职工工作格局健全完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不断扩大,女职工感受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工会女职工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实现上述主要目标,我们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女职工凝心聚力的使命感

  激励广大女职工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女职工持之以恒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不同女职工群体特点找准着力点,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女职工广泛参与、知行合一。创新基层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实践活动,分层分类、持之以恒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充分运用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以及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的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女职工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女职工不断汲取精神能量、汇聚奋斗力量。

  激励广大女职工争做新时代女性的引领者。注重培育、发掘、选树各行各业勤恳工作在一线、自主创新在一线、敬业奉献在一线的优秀职业女性,不断提高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工匠等各类先进评选及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的女性比例。发挥先进女性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女劳模、女工匠、女科学家、女企业家等各类先进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感人事迹,以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感召广大女职工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广泛开展“最美新时代·最美女职工”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彰显上海职业女性聪慧自信、创新进取、大气谦和、优雅时尚的时代风采。

  激励广大女职工争做时代新风、良好家风的传承者。深入开展女职工德育工作,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扎实推进“培育好家风——女职工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导女职工把爱国、爱岗、爱家统一起来,在家庭中传承美德、浸润家风,使家庭成为梦想启航之地、社会和谐之基。注重发挥女职工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组织动员女职工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创建、市民文化修身活动,深化“书香浸润心灵”系列读书活动,鼓励广大女职工用模范行动和优良品格,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为建设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作出积极贡献。

  (二)围绕服务城市发展,增强女职工人生出彩的成就感

  深入实施女职工建功立业行动。围绕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聚焦服务业、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女职工较为集中的领域,搭建市级引领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发动全市女职工学先进、学技能、学本领,比作风、比业绩、比奉献,为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作贡献。抓住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大契机,组织动员女职工在“凝心聚力进博会·建功立业创一流”主题竞赛活动中发挥优势、成长成才。探索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女职工特点相结合的竞赛机制,推动竞赛范围向新领域新业态新阶层新群体延伸,竞赛形式向跨区域跨行业、线上线下双向竞赛演变。结合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对接产业工人中女职工队伍的特点和需求,着力搭建女职工职业教育、实践锻炼和技能展示平台,选树培育一批重点区域、行业、领域的先进典型,为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累实践经验、扩大政策效应。

  大力推进女职工创新创造行动。围绕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为女职工创新创造营造氛围、搭建舞台、提供支持。鼓励女职工针对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等关键核心领域,坚持不懈开展技术革新和“五小”活动,加大女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培育力度。不断完善女职工创新扶持制度和职业晋升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建立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培育一批女性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巾帼)创新工作室”,探索建立更多的工作室联盟,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功能,辐射带动广大女职工积极投身群众性创新实践。充实完善以行业领军人物、技术攻关能手、职业道德楷模等为主体的优秀职业女性联谊会,进一步发挥女性人才示范引领作用。

  持续开展女职工能力素质提升行动。适应新时代职业女性思想观念、学习需求的变化,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组织女职工积极参与技能登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引导女职工在岗位实践中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岗位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探索建立内容更实、专业更全、覆盖更广、形式更活的女职工综合学习平台,依托工匠进修学院、职工学校、公益乐学等阵地,以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推进学习课程进园区、进企业、进班组。借助各类社会资源,持续推出上海工会“五一巾帼大讲堂”学习平台和课程菜单,促进女职工提升职业素养、艺术修养、道德涵养,培育理性平和心态,拥有健康生活方式。

  (三)聚焦工会主业主责,增强女职工权益保障的安全感

  进一步强化源头参与力度。关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女职工队伍发展变化新趋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与涉及女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实施,当好女职工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聚焦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将性别平等工作纳入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不断改善女职工就业环境,保障女职工平等就业和职业发展权益。聚焦全面二孩政策下女职工利益诉求新特点,抓住政策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推动探索女职工柔性就业、弹性工作的保障制度。聚焦提高女职工政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力,促进女职工平等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管理,使工代会、职代会及工会委员会中女职工比例与职工总数中的女职工比例相匹配。

  进一步夯实维权保障机制。加大女职工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工作力度,形成线上线下互通、会内会外互联的女职工维权保障“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监督检查网络——完善人大代表专项督察和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政府劳动部门专项监察、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专项检查等不同角度的监督检查工作网络;一份合同——提高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履约率,推动将职业平等发展、同工同酬、“五期”特殊保护、二孩生育、妇科检查、疗休养、休息休假等内容列入专项集体合同,探索HPV宫颈疫苗接种逐步纳入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范畴;一片阵地——发挥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等各级职工法援工作室和维权专家门诊的作用,为女职工提供“零门槛”“应援尽援” 的法律援助服务;一条热线——拓展12351女职工维权热线功能,引导女职工有序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一支队伍——新吸纳一批热心公益服务、倾情关爱女职工的专家加入市总女律师志愿服务团,提供劳动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服务。

  进一步探索新兴职业群体保障途径。关注护工护理、家政服务、商场信息员等新兴行业女职工权益状况,通过各区及街镇“小三级”工会,推动流动、分散、灵活就业的女职工加入工会,办理工会服务卡,确认会员身份,便捷享受工会服务保障。广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强化女职工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围绕工资收入、津贴福利、工作时间等劳动经济权益和女职工特殊利益,探索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推动新兴行业女职工收入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建立服务特殊女职工群体的实事项目清单,开展送医疗保障、送技能培训、送疗休养和体检、送文化项目等活动,切实将职工权益保障服务工作延伸到新兴行业、特殊领域的女职工群体。

  (四)打造幸福关爱系列品牌,增强女职工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打造“爱心妈咪小屋”关爱品牌。按照本市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工作要求,继续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楼宇的爱心妈咪小屋建设,持续提升建屋数量和质量,有条件的可以向社会开放。以创建“星级”小屋为抓手,加强建屋指导,使新建小屋布局更合理、设备更完善、管理更规范。在没有条件建设固定场所爱心妈咪小屋的单位,探索建设“流动”爱心妈咪小屋。继续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推动小屋建设,开展小屋建设的检查和评估,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女职工体验,持续扩大小屋服务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

  打造“职工亲子工作室”服务品牌。依靠单位行政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吸引多方参与,扎实推进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园区、楼宇,开设企业自主申办、委托第三方举办等各类符合规范的0-3岁幼儿托育点。以工会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为牵引,推动更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举办寒暑托班的基础上,拓展晚托班、应急托等形式的亲子工作室,解决职工家庭后顾之忧。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多方联动监督检查机制,排查隐患,预防为先,保障亲子工作室安全健康持续运行。

  打造“情暖半边天”帮扶品牌。贯彻实施“健康中国”、“健康上海”2030规划,充分关注女职工身心健康,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职工心理援助计划,帮助女职工树立乐观向上、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开展职业病、妇科疾病、艾滋病等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女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优质医疗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楼宇活动,把医疗服务送到广大女职工身边。继续做好女职工体检和疗休养工作,继续实施困难企业女职工、女农民工、残疾女职工免费“两病筛查”实事项目,加强对女职工健康的监测监督。关注企业转型过程中女职工转岗培训、就业安置等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转岗就业支持、创新创业扶持等服务。健全困难女职工关爱长效机制,精准帮扶单亲困难女职工、因病致贫女职工等特殊对象。

  打造“四季恋歌”交友品牌。精准对接单身青年女职工需求,搭建网上交友平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四季恋歌”交友联谊活动,助力单身青年女职工“脱单”。联手团委、妇联组织,借助单位党政力量、汇聚社会各方资源牵线搭桥,运用微信、网站、热线等渠道,扩大工会“四季恋歌”品牌效应和工作成效。

  (五)强化自身改革创新,增强女职工组织凝聚的归属感

  加强组织建设,让女职工有事找得到。进一步完善市总工会举全会之力开展女职工工作模式,依托联席会议制度,细化落实各项工作职责,将女职工工作更好地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工会工作条例》,加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建设,在同级工会委员会领导和上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指导下,结合各系统事业单位女职工队伍特点和需求扎实开展工作。健全街镇“小三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体系,实现女职工组织和工会组织组建、换届、运转“三同步”。围绕“四新”经济发展,聚焦创意园区、创客小镇、孵化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新型企业、就业群体集聚区域以及各类流动、分散、灵活就业群体,通过企业外入会、网上入会等形式最大限度吸纳女职工入会。探索创新楼宇、商圈、街面、项目、平台、网格等女职工组织的组建方式。切实加强基层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做到哪里有女职工,哪里就有女职工组织及其配套的工作和服务,真正实现组织、工作、服务“三覆盖”。深化网上女工组织建设,借助“申工社”微信、APP等平台,及时发布有关职业女性发展和权益保障的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将线下面对面与线上点对点工作有机结合,为女职工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精细化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让女职工有事想得起。把工会改革进行到底,逐步推进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外部化、社会化,建立健全女职工干部专挂兼制度,发挥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作用,用好工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力量,组建一支来源更广、结构更优、合力更强的工会女职工干部队伍。广泛招募热心女职工工作的各界人士,组建专家顾问团,为女职工工作建言献计、出谋划策。积极整合有效社会资源,为女职工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适时选树一批“工会爱心大使”。

  加强能力建设,让女职工有事靠得住。举办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履职培训班,增强委员政治责任和工作能力。分层分类分级举办各级工会女职工干部培训班,加强理论、法律、心理、互联网应用等多领域、多维度知识学习,着力提高协商协调、服务职工的本领。举办女职工工作论坛,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分享经验与体会,促进合作与交流。选树一批优秀女职工工作创新案例和先进女职工工作品牌,为各级女职工组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和工作模式。切实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成为女职工依靠信赖的温馨之家。

  各位委员、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更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砥砺前行,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