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传递无障碍 80后手语翻译员首次亮相上海书展

21.08.2018  22:01

  今年上海书展首次设立了国学馆,由国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嘉宾,给观众带来了国学馆“七天七堂课”的讲座。七天以来,讲座现场除了嘉宾、主持人外,还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她便是上海书展举办15年来,首次进入大众视野的80后手语翻译员唐文妍。

图片说明:80后手语翻译员唐文妍

  唐文妍来自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从事手语翻译的工作已有十年之久。用她的话说,学习手语用来日常交流,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就够了;而像外文翻译一样,达到专业程度的话,可能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准备。巧合的是,就在她从业的第十年,收到了上海书展的邀请,来到国学馆的讲座现场,为听障读者进行手语翻译。

  “上海书展已经举办15年了,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么多的读者中自然有一部分是听障读者。”唐文妍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原因结识了很多听障朋友,继而了解到往年书展讲座现场没有手语翻译,他们虽有兴趣但也只能放弃。

  今年,上海图书有限公司在策划国学馆讲座时,便考虑到要将传播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国学知识,与前来参加书展的各专业阶层、各年龄段的观众需求相结合。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企划部的靖淑婷说,为了惠及更广阔的读者群体,他们邀请了手语专家来现场进行手语翻译,并委托上海市残联向听障读者发布信息。

图片说明:唐文妍用手语演示如何指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来书展的国学讲座上翻译,对手语翻译员而言,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如何把国学知识里的专有名词,比如“诸侯”“禅让制”这种词汇翻译准确;如何把专家学者引用的古诗词翻译得“信达雅”;如何表达出相同含义不同语境下字词的微妙差异,这些对工作经验丰富的唐文妍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本次书展上国学馆的七场讲座,由唐文妍和她的同事程莹两人合力完成,她说:“一般的手语翻译工作是持续20到30分钟换人接力完成,而书展上的讲座一般持续1个半小时,由我们一个人单独完成,这也是对我们脑力的考验。不过,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要做的始终是把信息最忠实地呈现给读者观众。

  骆新作为国学馆“七天七堂课”系列国学讲座的主持人,坦言他既为讲座上各位嘉宾频频抛出的金句甚至引用的英文诗词喝彩,又悄悄地为手语翻译员捏把汗。坐在一旁的唐文妍笑道:“说到底,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实现信息传递无障碍,让听障读者们在讲座中也能用他们的‘自然母语’来获取信息。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身份认同,也是提升社会大众对听障人士群体认知的一个机会。

图片说明:参加国学讲座的小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如果将已经举办了15年的上海书展比喻成一条流动的河流的话,书展上的讲座活动就是一座岛,让来来往往的读者有驻足片刻的机会。像国学馆“七天七堂课”系列讲座,是通过嘉宾的解读,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给读者带来惊喜和重新审视经典的机会。而国学馆讲座上亮相的手语翻译员,是一种创新,相信也会是未来书展的趋势,让更广泛的读者能徜徉其中。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