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卢海滨:爱吃本帮浇头面 留上海生活丰富多彩

12.02.2017  18:03
卢海滨,呼和浩特人,1969年生。1997年来上海读研究生后便一直留在这里。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卢海滨,呼和浩特人,1969年生。1997年来上海读研究生后便一直留在这里。

  来沪十几年,这座被他形容为“事业战场”的城市,以细微的方式渗透到他的生活中。“如果当年回去了,就不需要奋斗了,但我宁愿留在上海,这个像‘商业战场’的地方,虽然压力大很多,但起码可以过一种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他说。

   一个脚着地的回乡列车

  2001年初,32岁的卢海滨刚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不久,那时候他已将户口迁回呼和浩特,关于毕业后的去向,他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那年春节前夕,卢海滨和妻子挤上了春运的列车,这趟从宁波开往包头、途经上海和呼和浩特的列车上人多得密不透风,连厕所里都站满了人,卢海滨以一个脚着地的艰难姿势站到了徐州,这才好不容易有了座位。

  列车一路向北,车厢内满是背行囊的回乡人,车厢外则是越来越苍凉的凛冽风景。这几年到上海求学的日子像电影胶片般,在卢海滨心里一幕幕闪过,他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呼和浩特与上海,从任何角度看过去,这两座城市的画风都显得毫不搭界,留下还是回去?做出选择只需要几秒钟,承担选择这的日子却是漫长。

  15年过去了,如今卢海滨已经在上海扎根下来。年轻的时候他在内蒙古的医院里穿着白大褂上班,如今在上海的“商业战场”里浸泡多年,他俨然一派商人的模样,戴一副银边眼镜,穿着浅棕色的风衣,皮鞋擦得锃亮。

  因为孩子上学、工作忙碌等原因,他现在回内蒙古的机会很少。而上海这座被他形容为“事业战场”的地方,则开始以更加细微的方式渗透到他的生活中。

   赶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卢海滨是1969年出生的,从小他就喜欢“折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内蒙古医学院。

  从那年的暑假开始,他就开始变着法子做生意,跟同学一起推着自行车到批发市场去采购蔬菜,然后在路边叫卖胡萝卜、西红柿,又跟着亲戚到当地的“劝业场”(一种销售百货的商场)里去卖摄影器材,还在大学的女生宿舍外推销过贺年卡片。

  那段时间里,他干过时间最长的兼职是钢铁厂的后勤工人,每次接到修房子的活,他就得把钢坯或沙子搬上马车,然后赶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把材料运到指定的加工点去。

  大学毕业后,卢海滨顺利地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大医院,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和同龄人一样,没过两年他就结婚成家了。

  “刚进医院工作的时候,一开始本来觉得自己的本科学历够用了,但就在1993、1994那两年里,研究生学历忽然热起来了,那段时间,比我年纪大的同事纷纷出去读研,有的去日本深造,有的去北京或者当地大学去读研,这样一来,我的压力也一下就变大了。”卢海滨说,“最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研究生到底是干嘛的,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弄明白研究生到底要考哪几门课。

  卢海滨选择了三所城市的大学作为努力的方向,上海在这份名单里排在第三,排在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北京和哈尔滨,在多方原因的促成下,卢海滨在1997年来到了上海的中医药大学就读研究生。

  “来上海之前,自己几乎都没出过远门,最远也就去过北京。考上的那会,我就想,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不如就趁着读书的机会来看一看。刚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