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打车信息终于“入编” 上海出租车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01.06.2015  18:21

上海市交通委、滴滴打车、上海四大出租车公司联合打造的上海出租车信息平台今天(6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这个平台将有效剔除利用滴滴运营的黑车、克隆车,同时,接单车辆顶灯转为电调,并对载客车辆屏蔽订单信息。

滴滴快的和传统出租车企业电调平台信息互联互通,以出租车信息平台为抓手,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出租车约车服务的全面管理。


的哥们终于可以做一个安静的驾(mei)驶(nan)员(zi)了!

今天是平台运行第一天,实际情况怎么样呢?话匣君采访体验了下。

收集、处理实时运营信息

我们先到平台看看。这里是公共交通卡公司。出租车信息平台就设置在这儿。通过电脑来看看,这个平台都做了些什么。


在这个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平台比对和车辆运行的实时信息。截止早上9点15,收到的滴滴快的约车信息5万多条,出租车公司转来的空、重车(也就是空车以及载客车辆)的信息累计有45万条,一天处理一千万条信息没问题,用平台负责人的话说,“能够完全满足行业对出租车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翻灯和屏蔽订单信息

平台的一项功能是对载客车辆屏蔽订单信息。

早晨8点半左右,记者通过滴滴打车软件约了一辆出租车。车到后,顶灯是电调状态。这个功能实现的不错。


不过,上车后,问题来了。按照平台设计,司机翻下空车灯后,司机的手机就不会再收到任何订单信息,但一路上,订车信息却不断的发送到司机手机上。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经过调查,是因为这名司机没有在公司签到。

滴滴打车副总裁王欣说,只有签到,才能确认到底屏蔽哪辆车以及哪位司机的滴滴手机软件,滴滴会继续通过软件平台广播等方式,告知司机其重要性。

相较以往,司机签到积极性已经有所提高,以大众出租车公司为例,当天的司机签到率高达98%,仅有28辆车的司机未签到。

运气太好,仅有的几个没签到的,就让记者碰上了一个。

比对信息,剔除克隆车

这也是出租车信息平台的一项重要功能。

目前,上海共有五万多辆出租车,平台已根据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对滴滴快的注册车辆、司机进行了比对,发现有超过5千条不相符的信息。

主要有三类:司机注册的准营证号不符,司机与注册车牌号不符,司机与注册公司不符。

看图里被标记为红色的准营证,在系统里搜索它,没有任何匹配的信息。




这些不相符的信息现已被转给滴滴快的,后者正在约谈当时司机,进行后续的核实和信息更改。当然,也不排除中间存在克隆车的可能。一旦涉嫌克隆车,平台会将信息移交交通执法部门进行查处。




除了对出租车的管理外,平台对专车的管理功能也正在研发中。市交通委表示,正联合滴滴等相关方面,制定专车服务管理规范,或许会对现有法律法规的一些限制有所突破。这件事儿各方都在期待。有人说,这也许是互联网+背景下,上海交通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你觉得专车会怎么样?私家车合法上路运营?谁知道呢!



上海广播记者,带您换个角度看新闻。

长按二维码关注话匣子: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