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交大:"玉石之路"早"丝绸之路"两千年 正启动申遗

10.07.2015  12:01

“‘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要早两千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叶舒宪7月9日在上海介绍了他通过大量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考古发现,对“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前身“玉石之路”进行研究和探寻的成果。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命名,这一概念影响至今。近年来,包括叶舒宪在内的中国学者,根据从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推测距今约四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叶舒宪指出,“丝绸之路”的命名忽略了夏、商、周以来中原对西域重要战略资源的依附关系及玉石贸易通道,“在阿拉伯人和西方人眼中,这条连接着欧亚大陆两端的东西方大通道,当然就是‘丝绸之路,但在中原人眼中,西去之路被称为‘玉路’才更为准确”。 

为解开“玉石之路”这一谜题,新世纪伊始,叶舒宪便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玉石之路”考察,足迹遍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区。他说:“对上述七省区‘玉石之路’的调查和研究,可阐明夏、商、周三代王室用玉资源的由来,可解释为什么万里以外的和田玉能成为中国历代帝王所一致推崇的意识形态符号,这将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舒宪表示,由于外来文化视角和本土文化视角的差异,在“丝绸之路”日渐兴旺和流行的同时,“玉石之路”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民众对本土文化的日益重视,需要更加深入地对“丝绸之路”进行研究和思考,强化中国本土话语权,优化“丝绸之路”说,融合“玉石之路”,或延展为“玉石-丝绸之路”。 

玉石之路”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资源,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及可探讨和可持久开发的文化附加值。叶舒宪透露,“玉石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启动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7.09 

原文: 玉石之路”早“丝绸之路”两千年 正启动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