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前身为"玉石之路" 专家: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0.07.2015  07:15

原标题: 丝绸之路前身为“玉石之路

  东方网7月10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说起“丝绸之路”,人们并不陌生。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丝绸之路”的前身其实是“玉石之路”。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叶舒宪教授团队刚结束第五次“玉石之路”考察,叶舒宪通过大量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考古发现,对“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前身“玉石之路”进行了研究和探寻。研究表明,“玉石之路”拥有四千年之久的历史,比人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历史还可向前追溯两千年。

  叶舒宪表示,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命名,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河套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因其历史上下跨越两千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按线路划分,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

  叶舒宪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比丝绸更早期的跨地区国际贸易对象其实是玉石,包括由玉石开发所衍生而来的金属矿石。西方人自古就艳羡来自中国的丝绸,而中原人则自古就喜欢产自新疆的和田美玉。在阿拉伯人和西方人眼中,这条连接着欧亚大陆两端的东西方大通道,当然就是“丝绸之路”。而在中原人眼中,这条路被称为“玉路”才更为准确。然而,对“玉石之路”的学术研究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研究表明,“玉石之路”拥有四千年之久的历史,比人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历史还可向前追溯两千年。当时,新疆和田玉开始输入中原地区,这一过程称为“西玉东输”。

  为了解开“玉石之路”谜题,叶舒宪前后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玉石之路考察,足迹遍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份。2012年,他去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探查出土玉器情况,求证西玉东输的具体路线图。目前,当年《山海经》中记载的出产玉石的145座山中,已有至少20、30座实地找到玉石资源。

  叶舒宪表示,“玉石之路”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资源,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以及可探讨和可持久开发的文化附加值是不可估量的。为此,他提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申报工作正在启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