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把邮政逼上转型路 “快寄”、“海淘屋”挑战电商

20.07.2015  16: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从前,邮件通信作为人们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来不得半点延误!然而,随着电话、网络的发展,信件、书报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传统的信函业务也随之下降。不过,每逢节日或者外出旅行,用寄明信片、寄贺卡来传递祝福、表达情感的人仍然不少,只是由于邮政服务的力不从心,这些信函往往有去无回或是永远在路上,邮政服务究竟怎么了?我们来听听市民朋友们的经历。市民石女士说:“2015年我们去杭州玩,寄回来明信片,我同时寄两边,一边是浦西,在黄浦区那边,一边是浦东,为什么黄浦那边的都收到了,但浦东的就都收不到? ”家住青浦华新镇凤强塘路的茅先生说,今年1月份之后,所有的信件都收不到,尤其是水电煤账单,收不到就无法缴纳。茅先生说:“ 我们到邮局沟通,他们说我们的人换了,(我问)新的人就影响了投递了吗?他说下面投递员换了。”徐汇区的严女士订阅了好几份报刊,收不到是常有的事儿,有时报纸还出现缺损。严女士说:“有好多次报纸拿不到,我去反映了,(他们说)等会补给你。有时候打电话,打的邮政支局的投诉电话,他们的投诉电话形同虚设,有时候要费好大力才能打通。”

正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邮政传统业务,包括函件、包裹、报纸杂志订阅以及汇兑业务,近几年一直在走下坡路。然而数量少了,服务质量也没跟上。因此市民的投诉也主要集中在邮政投递问题上,寄来的信件、订阅的报纸、水电煤的账单经常收不到。

  记得小学有一篇关于邮政员的文章,"那一身绿色的信使,多么的高尚,他们不畏艰险,带着阳光为人们传递信息。"而邮政内部也有句话,叫"一封邮件一颗心"!一直以来,邮政给老百姓的印象是踏实的、放心的,可是随着电商地冲击、市场被瓜分,邮政的服务也是每况愈下,甚至有人调侃邮政的平信服务"寄10次丢5次!"在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的今天,谁做得更好,老百姓就选谁。而在当下“网联网+”概念正兴之时,邮政服务的转型也已经迫在眉睫了!

面对传统的挑战,上海市邮政分公司也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比如去年推出同城"快寄",今年推出"海淘屋"进口商品连锁店,把国外进口的日用品、洗护用品和休闲零食,送到百姓身边的商店,积极融入电商平台,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