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公共场所男女厕位设置状况调查:女性在商圈依旧如厕难
东方网11月19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电影散场了,女厕大排长龙只得无奈等待?如厕不便的异性家属在外面该怎么解决?厕所问题,其实是个民生课题,考验着相关部门的规划布局管理能力。科学合理的公共厕所设置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展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也能反映现代化城市的性别公平意识和人性化水平,常被喻为“城市文明的象征”。今天是“世界厕所日”,市妇儿工委昨日公布的上海公共场所男女厕位设置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沪上大部分商圈的男女厕位比例多为1:2以下,上海火车站商圈的男女厕位比例仅为1:0.6,还远未达到标准中的1:2-3。
近四成厕所男女比例1:1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建成环卫公厕2600余座,社会公厕3000座。然而,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女厕所大排长龙、男厕所冷冷清清的现象经常出现。
经调查,大部分区县环卫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小于1:1,上海火车站商圈的男女厕位比例仅为1:0.6。社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多为1:1-1.5或1:1.6-2。而在大部分商圈,男女厕位比例相当,有的女厕位稍多。徐家汇商圈的女厕位比例较高,达到1:1.5。但就算这样,也远未达到标准规定的1:2-3。
调查中,近四成的公共厕所中,男女厕位比例是1:1甚至女厕所更少,达到1:2以上的只有12.4%。购物场所、就诊与交通场所、体育与游乐场所的男女厕位比例多为1:2以下,远未达到2007年“标准”中规定的“商业街、商场、金融交易场所、餐饮场所的男女厕位比例应为1:2-3”。
部分场所比例应1:2.5
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熊表示,根据不同场所的实际人流量情况,可细化2007年标准,将部分男厕所改建成女厕所,使部分区域尤其是火车站、学校、电影院等购物场所、就诊和轨道交通场所男女厕位比例增至1:2.5。
同时,由于增建公共厕所的成本高、周期长,目前许多地方的厕所还难以改造、增建,会以增设流动厕所的形式来缓解男女厕位的失调,为市民解决这“天大的小事”。
试点鼓励社会参与
今后,上海将有条件对如厕群体提供功能化、人性化关怀,公厕的服务和设施应以“更加舒适、更加便利”为目标。
此前上海试运行的“第三卫生间”就是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市市容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朝云介绍,“第三卫生间”内设有大小便器、婴儿床、尿布台、高低洗手台等多项设施,以方便异性亲属扶助老人如厕,或父母带着异性子女如厕,避免进入异性厕所的尴尬。
田熊表示,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社会经营单位的厕所资源,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公厕的开放。一方面,鼓励社会单位积极参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优惠,例如,对于全天对外开放自用厕所的,政府规划部门可以通过不计算公厕所占的容积率,以减少商家的经营成本,扩充公共厕所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