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有10余个"第三卫生间" 是否要建更多存在争议

19.11.2014  06:00

  东方网11月19日消息:今天是“世界厕所日”。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统计,目前上海共有2600余座环卫公厕,3600余座农村公厕,3000余座社会公厕,还有10余个以方便异性亲属扶助老人如厕,或父母带着异性子女如厕等男女共用的“第三卫生间”。

  不过,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女厕所“排长龙”、男厕所冷冷清清的现象还是经常出现。昨天,上海市妇儿工委公布一份对“上海市公共场所男女厕位设置状况”的调查报告,建议调整重点区域男女厕位比例,规范公厕服务立法。但在是否要建更多“第三卫生间”问题上,参与调查的公众与撰写报告的专业人士之间,有着不同看法。

  调查显示,多数区县环卫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小于1∶1或1∶(1-1.5),社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多为1∶(1-1.5)或1∶(1.6-2),大部分商圈男女厕位比例相当,且女厕位稍多。购物、就诊与交通场所、体育与游乐场所男女厕位比例多在1∶2以下,远未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商业街、商场、金融交易场所、餐饮场所男女厕位比例应为1∶(2-3)”的要求。

  在“解决女厕所门前常排队”问题上,60.0%的被调查者希望改建,使女厕位多于男厕位;30.8%认为如果实在内急,可借用男厕位。调查中,超过半数认为,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较为合适,61.5%不太接受“男女共厕”。

  报告认为,要为上海的公厕制定基本设施规范和卫生要求规范立法,才能真正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公厕内基本设施应包括洗手液、卫生纸等,对厕内陈旧老化设备要及时检修和维护;对特殊如厕群体,报告提议在做好残疾人卫生间的基础上,可增设儿童大小便器、婴儿床、尿布台、幼儿椅等母婴设施,以及方便老年人用厕的蹲位拉手等。

  尽管有不少参与调查的女性公众表示,“第三卫生间”可能会带来如厕尴尬,但报告还是建议,上海可设置更多设施齐全的“第三卫生间”,以方便异性亲属扶助老人如厕,或父母带着异性子女如厕,避免其进入异性厕的尴尬。

  目前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是2007年修订的,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情况及各方诉求,上海已将该标准的再次修编列入2015年标准修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