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55度杯”抽样显示大部分合格

30.01.2015  10:29

  风靡一时的“55度杯”质量究竟如何?市质监局新闻发言人沈伟民昨天披露,市质监局特地针对该类产品的材质进行了安全评估,共计采集5家电商48家网店的73批次“55度杯”及类似的快速降温杯,对其与食品接触部分涉及到的聚丙烯(PP)材质(杯盖、杯身)、不锈钢材质(杯内胆)和硅胶材质(杯垫圈),分别依据食品相关产品的强制性标准实施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全部73批次产品的不锈钢材质内胆均符合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的要求;全部73批次产品的硅胶材质垫圈均符合GB4806.1-1994《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的要求;有3批次产品的聚丙烯(PP)材质杯身脱色试验不合格(正己烷浸泡液呈阳性),不符合GB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要求;此外,有一批次“55度杯”内胆焊接处渗漏,夹层中液体进入内胆中。

  据介绍,近日,多款“55度杯”及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在众多电商平台出现,广告宣称它能够将沸水快速降温至55℃,之后利用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再将凉水变为55℃的温水。从2014年11月至今,该类产品销售量上万,且价格差异较大,从9.9元至377元不等。

  质监局专家指出,聚丙烯(PP)材质杯身脱色实验呈阳性,主要是由于杯身使用了稳定性不佳的着色剂或是加工工艺失当,致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着色剂易迁移至食物从而被人体摄入。尽管本次安全评估中,快速降温杯的聚丙烯材质杯身并不直接接触杯内液体,但在使用过程中,其中所盛液体必定会接触杯身材料。因此杯身的聚丙烯材质脱色实验不符合GB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给产品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本次安全评估中,此类产品占所抽查样品的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