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去年63幢商务楼税收超亿元 占全区税收56.4%

11.04.2017  09:50

  原标题: “亿元楼”不稀奇 “月亿楼”拔地起

  ■本报记者 吴卫群

  上海最早出现“楼宇经济”群落的是静安“金三角”地区。2002年,嘉里中心成为静安区乃至上海首幢“亿元楼”,2011年起,静安“楼宇经济”突飞猛进:2011年,“亿元楼”攀升至19幢,全区50幢重点楼宇合计贡献税收120多亿元;而后又经过5年发展,静安“楼宇经济”更是呈现出“亿元楼”你追我赶、一派红火的发展态势。截至去年12月底,静安区共有63幢商务楼宇税收超亿元,总税收达到365.89亿元,占全区税收比例56.4%,“亿元楼”不稀奇,“月亿楼”有7幢,包括上海的恒隆广场在内的“月双亿楼”有4幢,国泰君安大厦全年税收49.7亿元,堪称“月4亿楼”。

   长期持有打造城市综合体

  “楼宇经济”流金淌银,奥秘之一是“筑金巢”——坚持高起点规划,坚持招大引强,引进一流知名开发商,为“楼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上世纪90年代始,静安区开始在南京西路沿线高起点规划“国际商务港”楼宇集群,他们不搞零敲碎打,坚持“成街坊”“成片”改造,在市中心繁华地段打造“静安版”城市综合体。

  一流知名开发商则立足长远,以“长期持有物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共进退”作为企业发展战略。静安“亿元楼”的榜单中,人们不难发现上海的恒隆广场作为“楼宇经济”的地标性建筑,始终名列前茅,“其重要原因就是恒隆的经营理念就是做长期的经营者、长期的投资者,”恒隆广场副总经理彭兆辉表示。2013年、2014年,内地的奢侈品大牌销售遭遇“寒冬期”,但是本着“长期”理念,越是大势调整,上海的恒隆广场越是敢于“冬播”,他们在2015年投入6亿元巨资,对商场物业进行翻新,让物业继续保持高品质。2016年起,受汇率变动以及母公司在新兴市场重新调整定价策略等利好因素影响,大牌销售开始回暖,恒隆广场2017年首两个月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超过20%;静安区“金五星”地区的会德丰国际广场、越洋广场、东海广场、嘉里中心、1788等在设计阶段,就充分发挥“后发效应”,大量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1788的楼宇空气品质还达到了欧洲F7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