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新低”并不低

12.04.2016  13:59

        2014年GDP总量首破60万亿元,7%以上的增速相当于增长7000亿美元,高于100多个国家的总和

        稳增长的目的是稳民生,2014年亮点凸现,就业稳定,居民收入跑赢GDP,消费贡献半壁江山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全年中国经济数据,其中GDP为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大关,同比增长7.4%,增速较前一年下跌0.3个百分点,创新世纪以来中国年度GDP增速的新低;CPI涨幅为2%,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

        数据公布后,网络上出现了清一色的标题新闻称,中国GDP增速创下24年新低,隐约透露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不过,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还是众多经济学家都对7.4%的增速保持了乐观。如果把GDP增速和GDP总量首次突破60万亿的背景结合起来看,不难发现,经济新常态下需要用新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经济,而7.4%的增速已经很漂亮。7%左右的GDP增速,在全球还是属于中高速增长范围。

        随着中国经济向新常态过渡,“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早已被打破。经济再平衡进程中,短期内增速有所放缓已是新常态,重要的是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调整有序推进、有所成效。

        但“告别GDP崇拜”,不等于“放弃GDP”。在GDP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与GDP挂钩的财政收入与公共支出、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这三大民生指标被百姓密切关注。

        解读

        7.4%符合增速换挡的规律

        “高一点低一点都是7.5%左右,7.4%的增速已经实现了去年提出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认为。

        马建堂提出,评价经济的尺度、标准需要适应“新常态”,评价本身也要调整。“7.4%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在国际上7.4%也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同时CPI上涨2%,物价水平保持了较低增长,老百姓还是得了实惠,这也是稳增长的目的。

        居民收入增长8%跑赢GDP

        经济增长就是为了保障民生,马建堂一语切中稳增长的实质。在7.4%的增速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跑赢GDP增速。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2%。

        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低于2013年的0.473,反映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此外,全国就业也保持了总体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才是最主要的收入渠道。”马建堂表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000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些指标配合在一起,从侧面说明了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不过,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还是在90名左右。

        结构优化投资增速创新低

        2014年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消费、投资均表现疲弱。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出历史新低的15.7%,消费也总体低迷。不过,这些指标的放缓均在市场预期之内,结构性的调整更值得关注。

        “投资增速回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马建堂认为,经济增速换挡,不可能需求不换挡。随着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占中国总投资30%多的制造业领域投资被限制。不过要注意到,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得快,信息、电商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优化,质量也提高了。

        “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的质量比速度更重要,即使是达到了8%的增速,若没有产生经济结构优化的效用,再高的增速也没有意义。”星展中国董事总经理陈德隆表示。

        消费贡献过半成重要引擎

        虽然2014年消费增速12%,低于前几年,但亮点凸显,其中,12月份消费总额25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连续第二个月回升。需求结构也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信息消费是最大亮点,与之相关的通讯类消费也增速明显。”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展望2015年,在新型消费模式推动下,消费将平稳步入“新常态”。名家观点

        左晓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GDP增长7.4%说明经济增长平稳,纠结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涨跌没有意义,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变化很难读出有用信息。同时,在GDP总量达到63万亿元的背景下,7%以上的增速就相当于增长7000亿美元,甚至高于世界100多个国家的GDP总和。

        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GDP已突破60万亿元,这与十年前10万亿左右的GDP没有可比性,因为十年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有1000亿元。因此,现在7%的GDP增长仍很惊人。

        林采宜(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尽管总量数据创新低,但结构数据乐观,这也说明当前的改革初见成效。下一步货币政策或会继续有所调整。2015年存准会保持总量稳定,结构调整,可能会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等结构性降准,降息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预测

        2015

        7.4%

        对2015年意味着什么?

        增长目标或降至7% 通缩风险上升

        进入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不比去年小。马建堂指出,国际上发达经济体复苏曲折而艰难,国内三期叠加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过,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需求,住房、医疗、教育、保健都将产生很大的需求。

        马建堂指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模式。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P2P网贷高速增长,电信消费、信息消费都是比较高的增长。这都是巨大的潜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或会相应下调至7%左右。他分析,2015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将“一升一稳一降”。其中出口增速将比2014年小幅回升,新型消费模式将推动消费实际增速保持平稳,而受房地产投资放缓、制造业产能过剩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进一步回落。预计2015年GDP增速将略低于2014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曹和平预计,2015年一、二季度经济形势可能会比较艰难,第三、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会高于7%。

        考虑到2015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再加上2015年低通胀有可能成为经济运行的特征之一,市场对2015年宏观调控的空间有较多期待。

        事实上,自去年底央行降息以来,各方对于降准甚至再度降息的预期开始升温。不少机构预测,2015年CPI降至“1时代”是大概率事件,低通胀和PPI通缩将变成2015年的风险因素。楼市展望

        房价整体比去年要稳一些

        下半年楼市可能开启复苏通道

        2014年,中国房地产增长动能减弱,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均大幅下降,扣除价格因素,房地产投资增速已告别“两位数”增长时代,但商品房待售面积却比上年增长26.1%。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短期内仍将处于“底部徘徊期”,2015年下半年开始,楼市或可能开启复苏通道。

        马建堂透露了一些积极信号,随着限购放开,金融信贷政策调整后,房价降幅收窄。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也透露,“2014年四季度开始,楼市成交开始反弹。

        任志强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继续放缓,可能比2014年更低。2015年9月以后,楼市才会出现回升态势。

        2015年房价是否回升?业内认为,2015年楼市将呈现“稳中有分”的状态。丁祖昱预计,“2015年房价整体比2014年要稳一些,但市场分化仍将十分严重。总结来说,就是‘一线稳定、二线分化’。对于供求已失衡的三、四线城市来说,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

        瑞银中国房地产行业研究主管李智颖认为,2015年下半年开始,开发商可能会“勇敢地”提升销售价格。

        本组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