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开展“5.12”防灾减灾日主场活动

12.05.2017  16:33

  2017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 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长宁区民政局会同区民防办、区应急办、北新泾街道等于5月11日在新泾公园举办“5.12防灾减灾日”长宁区主场活动,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华文出席并讲话,市民政局救济救灾处、区民政局和相关委办局、街镇领导出席了活动。各街镇也将在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各类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及应急避险技能演练等活动。

  一、主场活动

  5月11日,5.12防灾减灾日长宁区主场活动在新泾公园举行。

  活动中,社区群众对防灾减灾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宣传展板,索要宣传资料,积极参加破障逃生、心肺复苏、灭火器使用、逃生绳结、急救、止血包扎、盲视训练等10个项目的防灾减灾技能培训。通过生动、直观、面对面的宣传方式,有效增强了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技能,切实做到了“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有内容、有亮点、有声势、有效果。

  二、系列活动

  (一)积极宣传,形式多样

  长宁区抓住“5.12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夯实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居民参加防灾减灾知识讲座,普及逃生避险基本技能,切实提高社区群众的防火防灾能力。二是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利用户外媒体和网络确保群众知晓率和工作覆盖率。积极发挥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三是组织“防灾减灾日”期间疏散逃生演练。结合社区实际,由专人负责协调做好演练方案制定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开展消防逃生演练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抗风险能力。

  (二)搭建平台,联合联动

  长宁区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和资源,搭建立体宣传网络。一是利用长宁有线电视台,在“防灾减灾周”期间滚动播放公共安全宣传片,确保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二是搭建多媒体平台,采取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方式积极宣传,开展网上知识讲座,答问题送流量等居民比较感兴趣的方式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在较大型的企业前台和楼宇物业放置台卡,标明微信二维码,因地制宜开展好宣传工作。三是利用宣传栏,在居民区宣传栏中设立“防灾减灾”专栏,定期更新维护内容,宣传科普小常识。四是利用电子屏,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居民区电子屏和商务楼宇电梯内的小屏幕高频率滚动播出宣传口号和标语,内容及时更新,文字贴近百姓。五是利用黑板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防灾知识,并定期更新。

  三、防灾工作

  (一)完善体系,修订区级预案

  长宁区根据市级新版预案要求,重新修订《长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经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财政等18个相关部门及10个街镇书面征求意见后,形成预案上报区政府。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同意以区政府名义印发。预案的修订,有利于完善应急救助体系,推动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二)有效落实,发放北斗终端

  今年3月,为提升社区灾情数据的采集效率,提高基层减灾工作的科技效能,市民政局结合北斗减灾终端设备开展各区县、街镇灾害信息员防灾减灾专项培训。会后,长宁区民政局向街镇配发应急救援型终端(TH-NA6S)30部,各居委会配发灾情直报型终端(Hualu N20)185部。根据文件精神,会同各街镇做好居委会灾害信息员北斗减灾信息终端的培训管理工作,要求区、街镇、居委会三级配备固定使用人。

  (三)开展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为深化基层灾害信息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升灾害信息员队伍专业技能及队伍素养,长宁区民政局于2017年4月开展专题培训班,聚焦实际工作中的重点、要点、难点,让基层灾害信息员将理论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灾害信息员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