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课余售货3年进账2万 家长刻意培养

31.07.2014  20:00
在某购物广场一楼的中心走廊,苗苗在向人兜售商品。

  购买原材料、请人代工、批发、兜售……这原本是小摊小贩做的事,11岁女孩苗苗(化名)却对这套流程娴熟无比。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兜售家中闲置物、DIY或者批发的小商品成了她业余最大的爱好。被店员赶过,被很多大人拒绝过。然而,苗苗越挫越勇。从第一次的一元到最多时的日进600元。三年来,营业额达到2万余元,刨去给妈妈的工钱,除去给福利院的捐款,她已经为自己的留学梦积攒了一张机票的“巨款”。

  让人惊叹的是,苗苗还有了若干同龄的徒弟。有人感叹“00后”不可小觑,也有人质疑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提倡。

   2个半小时卖掉184元 大多顾客乐于掏钱

  钟点工阿姨小时工资15~25元,快餐店实习生小时工资8~10元,而这位叫苗苗的11岁女孩的“时薪”接近百元。这个钱不是老板发给她的,而是她自己挣来的。7月26日晚上7点到9点半,记者“潜伏”在苗苗经常光顾的仙霞西路上的西郊百联购物广场,目击她兜售的全过程。

  这一天,苗苗没有来到以往兜售生意最好的“据点”星巴克,而先选择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但不知是否受最近福喜事件影响,两家快餐店的生意没以前好。她继而跑到购物广场一楼的中心长廊,第四站才到星巴克。

  进店后,稍做观察,她便锁定了一位坐在靠近落地窗的目标客户。“阿姨,你好,你看有喜欢的发夹吗?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请支持下我们吧。

  看到这位背着马甲袋、捧着旧月饼盒、童声稚嫩但言语“老练”的女孩,唐小姐被逗乐了,立马挑选了一个Kitty猫的冰箱贴,掏出10元钱。看到生意大功告成,苗苗从马甲袋里掏出迷你风扇和发夹放进盒内,自言自语说,“我要添货了”。对方莞尔一笑,“原来你还藏了那么多东西。”于是唐小姐“反悔”了,放下冰箱贴,换了手工制作的发夹。

  很快,苗苗又卖出一个迷你风扇,顾客同样是一位年轻时髦的女士,购物后她似乎很高兴,“外面要卖13元呢,这个只要10元。

  来到第三位客人面前,对方要了一只发夹,但却出了道难题,“我只有百元大钞,你有找零吗?”“哎呀,这可怎么办?我试试吧。”花了近几分钟的时间,苗苗从袋子里理出85元,为难地看着眼前这位漂亮小姐。“那好,你告诉我,你的货里哪些是5元的,我再买一只。”听到对方发话了,苗苗喜上眉梢。

  就在苗苗和她的搭档分头兜售的时候,两人的妈妈悠闲地在一家店内看书、聊天。从头到尾,没当过他们的小跟班。

  记者注意到,为了确认自己的正式身份,苗苗在胸前挂了自己的学籍卡,上面有姓名、校名、学籍号等,此外,她还在月饼盒下附了一张福利院的介绍单页。

  但四处兜售并非完全一帆风顺,在星巴克短短10分钟内,接连有两位服务员上前提醒,“不好意思,我们这里不能卖东西。”每逢此时,苗苗就淡定地说,“我快好了。”然后继续做她的生意,但店员的驱赶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过一会儿,她就跑到了DQ,一路上嘟哝着“这家人家不让我卖,平时不太赶我的”。

  DQ的“商业环境”显然要比星巴克好:距离柜面较远,休息区又有遮挡物,所以苗苗放心大胆地做起了老本行。一眨眼的工夫,又卖掉好几件东西。到晚上9点半快收工时,苗苗清算了一遍,2个半小时卖掉184元。但她坚持说,这是她最近以来业绩最差的一次。“我基本上每次可以卖掉二三百元,运气好的时候四百到六百元不等。

   习惯被人拒绝 部分收入捐给福利院

  苗苗妈妈指着月饼盒告诉记者,这是苗苗的第三个盒子了。

  原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苗苗看到一个英文动画片,打算学里面卡通人物的样卖东西。第一次,苗苗想到了卖剩余的铅笔,定价五毛一支。正在做饭的苗苗妈妈拗不过她,让她速战速决,谁知女儿半天还不回家,她慌了正要去寻,没想到苗苗拿了一元钱回来了。女儿的第一位客户是位老爷爷,给了她一元,拿了两支笔。

  第二次,胆子变大的苗苗又跑到地铁上卖笔,生意开展得无比顺利,剩下最后两支的时候,她一回头,还没等她开口,一个乘客就自动掏钱。后来,她想到了卖家里的闲置物品。每次,她都会跟别人简单说下她的留学梦。

  苗苗妈妈回忆说,女儿卖东西卖上了瘾。有一次,有两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上门。非但没做成苗苗家的生意,反被苗苗做了两笔生意,卖给她们两本故事书,五元一本,让这两位业务员啧啧称奇这个孩子不简单。

  家里东西卖得差不多了,苗苗便缠着妈妈DIY女孩子喜欢的发夹。后来,母女俩一合计,光为自己卖东西太“自私”了,要有个更“高大上”的理由。两人达成共识,将兜售营业额的20%捐给福利院。考虑到妈妈很辛苦,又要进原材料,又要熬夜为她打工,苗苗约定每次营业额的40%给妈妈作为工钱,剩余的40%作为自留地。每次积累到一定数额,她就会自己存定期。

  “当然,这当中她也受过挫折。我记得有次在人民广场,她自豪地和一位阿姨说自己很会卖东西,没想到进入一家店后半天没什么生意,被拒了很多回,有人对她非常不客气。她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她脸上闪过一丝落寞。”苗苗妈妈说,好在女儿脸上没有太难看,仅仅说,她要到其他地方再去卖。“女儿的内心还是比较单纯的,虽然在和人交往方面能力超群,但神经相对大条。如果换做其他心思细腻的孩子,被拒时的受挫感可能更强。

  在屡屡受挫后,苗苗总结出了经营之道:选顾客时专拣那些打扮时尚的年轻女生,挑心情好的顾客,找客流量大生意好的商场。

  在妈妈眼里,苗苗也很执著。别的小朋友卖到百元了,见好就收。但苗苗却不这样想,她把清仓当成一种高难度挑战。有一次,眼看着盒里还剩2件物品,妈妈用冰激凌来招呼她,但苗苗硬是克制住欲望,直到把剩余的物品卖完了才罢休。

  其实,卖东西只是为将来出国积攒经费的渠道之一,从今年开始,苗苗又想出了新的挣零花钱的办法:放学回家的路上顺道给妈妈买菜。“有时挺危险的,有一次我一手拎鸡蛋,一手拎水果,还要用钥匙开门。万一鸡蛋碎了就完蛋了。”苗苗说,为了防止自己忘记,还将妈妈交代的购物清单贴在书上。

  苗苗自称,自己虽然挣钱多,但花钱却很节省,少的时候一星期才花两元钱,多的时候也不过十来元。别的同学有的都用苹果手机了,但她现在还用一个破旧的二手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连微信都没法上。

  苗苗卖东西的事被苗苗妈妈的朋友们知道了,苗苗很快有了几个徒弟。苗苗好几次外出兜售,都会带上他们。不过在苗苗看来,团体作战有利有弊,虽然卖的商品品种不同,刻意差异化,但一个叫姚姚的女生已经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另一个男徒弟扬扬居然青出于蓝,将生意做到了校车上,甚至还雇了其他同学为他“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