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和“双11”差异:线上线下相结合

27.11.2015  11:28

美国纽约,众多民众提前加入“黑色星期五”大抢购。(图片来源:东方IC)

  11月这个寒冷的季节似乎一直都与购物有缘。眼瞧着中国“剁手党”们刚刚签收了“双十一”的战利品,一转眼,大洋彼岸的美国“剁手党”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促销大战。

  正如“双十一”是中国购买力的鲜活证明,“黑色星期五”也是美国消费数据的晴雨表。虽然同为购物狂欢节,中国的“双十一”与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有着不少差异。

   黑色星期五”起源更早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黑色星期五”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早在1939年,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们就曾集体致信当时的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要求把当年按计划应该在11月30日庆祝的感恩节提前一周,理由是感恩节与圣诞节之间的时间间隔太短,不利于零售业的年底业绩,而随后,“黑色星期五”也开始由一个惯例上的打折季演化成为一个有趣的“商业文化”,并逐渐固定在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后的第一天。

  相比之下,中国的“双十一”网购节历史就要短得多。资料显示,“双十一”正式作为一个购物节向中国老百姓推广是在2009年。当时,还名为“淘宝商城”的天猫认为,11月11日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而这一时间段又刚好是天气变化、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因此就搞了一个“双十一”促销活动想打响淘宝商城的名气,谁料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双十一”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狂欢活动,虽然其他电商之后也尝试过各种打折节日,但销售额与关注度却始终不能追赶“双十一”。

   黑色星期五”线下线上相结合

  “黑色星期五”和“双11”购物的形式也有很大不同,众所周知,中国的“双十一”是一场电商平台的促销大战,每年11月11日,以阿里系、京东为首的中国电商巨头们都会为了这一天的销售额“拼死一战”,而众多的中国剁手党也同样会为了这一天几乎彻夜不眠不休,只为了能抢购到心仪的商品。

  与如此疯狂的线上促销相比,美国的“黑色星期五”走的则是实体店+网购相结合的路线。尤其是在“黑色星期五”当天,包括梅西百货、塔吉特、布鲁明戴尔等在内的百货巨头们都会不惜血本,以“跳楼价”贩售商品,而众多美国民众也为了能够抢到商品彻夜在百货商场门外排队。这一天,疯狂的促销会使零售商们的利润倍增,传统上他们会以红色记录赤字,以黑色记录盈利,所以“黑色星期五”的“黑色”,也是被百货业人士用来形容当天销售的盛况以及他们为了这一天而付出的疲累。

  此外,与中国的“双十一”对应,在“黑色星期五”之外,美国也有一个网购狂欢节,那就是著名的“网购星期一”(Cyber Monday)。根据惯例,“网购星期一”指的是每年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大约从2000年开始,美国亚马逊、eBay等电商企业会在这一天推出大规模促销活动,成为“黑色星期五”的电商版本。

  但统计数据显示,“网购星期一”的销售规模仍然不能与“黑色星期五”相比较。《纽约时报》发布的统计结果称,从2009年至2014年,虽然“网购星期一”的销售总额有所上升,但要赶超“黑色星期五”却始终有遥远的距离。

  12下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