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滨江:骑游夜跑好去处 明年将现五大特色区段

07.12.2016  21:43

  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旧时因属于老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浅滩,因而被习称为“外滩”。它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也在沧桑岁月间见证着一大片阡陌沟渠逐步蜕变而成“东方华尔街”。

  不同身份、不同阅历、不同地域的人们很容易在这里找到情感的触动与联结———这是黄浦区对所辖区域内这段滨江特质的理解。在全市滨江岸线即将贯通的大背景下,黄浦区致力将这份容易获得的“人与人的联结”“人与生活的联结”放大———通过规划五大滨江主题区段,形成四条各具特色的文化探访路线,打造五道相互融合的活动岸线,设置五处集合式公共服务设施点,将黄浦滨江地区打造成更有文化韵味、更具活力氛围、更舒适宜人、引领时代的“公共生活空间”,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区”。据悉,黄浦滨江段预计于明年6月底实现全面贯通。

   呈现五个主题鲜明的特色区段

  黄浦滨江地区开放范围北起苏州河,南至日晖港,东临黄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线总长约8.3公里,陆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成后可为市民提供约60公顷公共空间,其中公共绿地约30公顷,并综合考虑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已建成开放外滩滨水区、十六铺一期和南园滨江绿地,总长2.64公里。十六铺二期正在建设中,总长0.46公里。近期,黄浦滨江公共空间开放范围主要为十六铺二期以南的沿江第一层面空间区域,即从复兴东路至卢浦大桥,岸线总长约5.2公里,北段聚焦南外滩滨水区段,南段聚焦世博浦西园区段。

  根据规划,建成后,黄浦滨江将呈现五个主题鲜明的特色区段。从北往南依次为:外滩(世界窗口)———经典的世界级滨江空间,主要面向外来游客观光,兼顾市民休闲;十六铺(城市远航)———水陆游憩衔接的滨江空间,兼顾外来游客与市民休闲活动;南外滩(创意水岸)———时尚休闲生活、怀旧文化体验的滨江空间,兼顾外来游客与市民休闲活动,关注附近就业商务人群;世博园区(城市博览)———文化游览、城市节庆的滨江空间,主要面向外来游客观光,兼顾市民休闲;南园(慢生活港湾)———体现健康慢生活的滨江空间,主要面向市民休闲活动。

  黄浦滨江将把休闲步行道、健身慢跑道、自行车骑行道、陆上观光车道、水上游览船道相融合,优化轮渡码头布局,建设水上巴士系统,完善静态交通系统,构建游憩自行车系统。

  慢行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率先贯通

  据黄浦区外滩滨江公司规划部介绍,下阶段滨江将逐步提升周边景观及配套服务设施,完成滨江公共空间建设,于明年6月底前先实现慢行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三道”全面贯通。

  由北至南,从苏州河沿老外滩经十六铺一期、二期,沿外马路—苗江路进入世博浦西段,到达南园公园,与徐汇滨江连通。十六铺二期工程,涉及岸线460米,为水上旅游码头,同步实施外马路(东门路—复兴东路段)辟通,使老外滩亲水公共空间延伸至复兴东路。

  同时,结合十六铺二期、南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和沿线开发项目,对外马路及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同步实施复兴五库、老码头外立面改造及周边配套景观建设。计划明年6月底完成,确保南外滩地区形成高起点、高标准的公共开放空间。

  世博浦西段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将在世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治,成为市民跑步、健身、休闲的活动空间。年内开工建设,明年6月底前实现贯通并向社会开放。

  卢浦大桥断点贯通工程打通世博浦西段与南园公园之间的断点,分为陆域和水域两部分。陆域部分已启动绿化搬迁工作,年内全面开工;水域部分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9月竣工。

   世博浦西园将辟草地音乐广场和沙滩运动场

  在推进岸线全面贯通基础上,黄浦滨江还将着力打造亲水岸线综合改造、景观花桥和世博浦西段(二期)三大景观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黄浦区滨江办透露,在全市贯通总体规划方案明确的基础上,黄浦区将进一步提升周边景观、市民健身、旅游休闲等公共开放空间的融合性,放大“人与生活的结合点”。

  以世博浦西园区为例,将以滨江公共空间的人行步道、健身自行车道、绿化廊道为主体,配以停车场、小型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世博原有场地特质,将其改造成能满足多年龄段不同市民需求、充满活力的滨江公共空间。比如利用1号船坞东侧大面积空地和现有张拉膜结构设置草地音乐广场;利用原有3号船坞下沉结构,改建为儿童运动游乐场;利用3号船坞西侧大面积空地和现有建筑设置沙滩运动场等。

  至于亮眼的景观花桥工程,位于南外滩滨水区中段,以空中绿廊和斜向绿轴从空中架起连接亲水岸线与董家渡金融核心区的景观桥梁,并增加一处充满绿色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

  根据空间规划,黄浦滨江还设置了外滩线、豫园线、南外滩线、世博线等四条文化探访路线,市民可通过骑游或乘坐游船遍览名胜古迹以及黄浦江两岸的风景。

  目前,世博浦西段滨江公共空间景观工程(二期)正在深化方案中,包括L1、L3码头的环境及公共活动空间等改造,明年起逐步实施,年底逐步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