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公证行业率先开展公证大数据库建设

25.04.2016  12:58

2016年是《公证法》实施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大众不断对公证行业提出新的要求。黄浦区公证行业积极适应新形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公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公证大数据库建设。

 

一、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公证行业改革

一是更新公证服务理念。近年来,黄浦区公证行业逐渐认识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证行业要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关键就在于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公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同时,经调研,发现群众对当前公证服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复提供证明。主要表现为办过一次公证后,再次办理相关公证时仍然需要提交相同的材料;二是各公证处之间信息不通。在A公证处办理公证时所递交的材料无法在B公证处直接查询;三是部门信息之间壁垒重重。老百姓办理公证时所需的材料常常会被有关部门以泄露公民隐私等为由而拒绝开具。

二是探索公证改革途径。针对上述问题,黄浦区司法局多次组织区内三家公证处进行交流探讨,深入思考、探索破解上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鼓励各家公证处加强信息化建设,应对群众的诉求。在这样的氛围下,卢湾公证处率先探索,提出了公证“藏宝湾”计划,着手推进公证数据库建设,并成立“智慧公证中心”,设立专人负责,专门负责“藏宝湾”计划的开发和运营。

三是凝聚公证行业共识。2015年9月,“藏宝湾”计划在北京市长安公证处主办的“纪念《公证法》颁布十周年”主题论坛上首次提出,当时就获得了中国公证协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各地公证同行的广泛赞誉。之后的半年里,智慧中心主任、“藏宝湾”计划负责人刘崴陆续受邀前往山西、山东、江西等地区介绍“藏宝湾”计划。“藏宝湾”成为了最受中国公证人期待的公证信息化项目。

2016年4月16日,上海市公证协会和黄浦区司法局共同主办“纪念《公证法》实施十周年暨互联网时代下公证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公证人论坛,围绕公证行业大数据建设,来自上海和全国的58家公证处同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卢湾公证处展示了公证大数据库建设项目(即“藏宝湾”计划)的整体构想和阶段成果。中国公证协会会长丁露、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黄群和黄浦区副区长吕南停等领导都对该项目予以肯定,并在全场近200名业内精英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好评,为凝聚行业共识,在全行业推进共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精雕细琢,努力构建公证“一体”“两翼”数据库

一是把握重点,以关键数据为突破口。“藏宝湾”计划的核心,是将公证历年纸质档案进行数据扫描,然后组织专业人员,对其中的当事人信息、亲属关系等身份信息作为关键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归纳、整理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体两翼”的“藏宝湾”。其中,“一体”是指以公民为纬度的公证信息采集和存储数据库为主体;“两翼”是指以公证信息交换平台和公民电子签名验证平台这两个平台为依托。“藏宝湾”计划旨在将公证行业已有信息电子化,将各个公证处信息实时联网、接入政府部门掌握的个人相关信息,打造一个权威、全面的个人信息大数据平台。卢湾公证处现有的30万份历史公证档案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数字化扫描,之后就可以开展数据录入工作。

二是注重实效,以方便群众为着力点。数据库建成后,直接效应是可使办证人在公证处申办公证时,免去重复提交证明之苦。而当在库数据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通过公证机构实现与民政、户政、房产、征信等部门的衔接,搭建有关信息的查询和交换平台,进一步减少办证人自行到相关部门开设证明的往返奔波。

作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生活方式的举措,“藏宝湾计划”还可以向经过认证的公民制发电子签名,达到线上线下公民身份的统一认证,从而可以高效地对接公证处之后推出的在线预约办理、电子合同、电子签名、时间戳等多项服务。而当接入数据库的公证处增加后,拥有电子签名的公民在这些公证处中办理公证还将更为便捷。

目前,“藏宝湾”计划中的大数据库中已可直接调取上海市公证协会、上海市房产交易中心、各区县婚姻登记中心等单位的数据。30多年以来,上海市公证机构共保存了超过400万本的公证卷宗。如果都能通过类似方式构建公证大数据库,实现有关证明材料的实时调取,并与民政、户籍、房产登记、银行征信等部门之间搭建信息桥梁,就能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路”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证明难”的顽症。

 

三、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公证“互联网+”水平

公证大数据库需要大规模的数据量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藏宝湾”计划不应仅仅是一家公证处或一个地区公证行业的“小金库”,而是需要整个中国公证行业的共同参与,并需要推动公证服务规则的修订。因此,“藏宝湾计划”将在测试稳定并积累一定数据量的情况下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全国公证平台化。未来“藏宝湾计划”将由内网运行转向专用云端运行。首先,一家公证处所录入的数据可以被全国的同行所查询到,一家公证处也可以查询全国同行所录入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其次,降低了公证处架设本地系统的硬件投入成本,而只需要对录入人员进行培训即可,系统的日常维护也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实现,减少了现实条件的制约;第三,平台的更新换代只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一次更新全国即可同步使用,不会出现因版本不同所导致的系统冲突。

二是推动公证办证模式改革。大数据库的建设将对当前公证办证模式形成根本性的改变,但也与现行公证办证程序规则形成冲突。因此,黄浦公证行业在转变自身思想观念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影响、推动行业共同直面大数据时代的专业挑战,共同推进公证行业规则的深层次变革。

公证大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黄浦区三家公证处已联手投入基础的数据库建设,相信有各级司法行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广大公证行业专家的共识,这一计划最终能体现出巨大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