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玩水 一名24岁小伙儿被冲进急流丧生

11.08.2015  03:05

在河边,沙土随时都会被水冲成陡崖状。

市民在黄河岸边蹚水游玩

  南裹头的渔家乐,往往是几艘船连在一起,但用绳索固定的游船并不牢固,当黄河水势较大时,一个浪头扑过来,两船之间受力后缝隙就会变大,足能将一个小孩吞噬。

小橡皮艇

商务车 水下图像探测仪

河南段7天溺亡和失踪至少有19人

  不管你会不会游泳,都离黄河岸边远点

   1

   通武陟浮桥

  黄河溺亡人数

  最多的6个地方本报再说一次

   2

   南裹头附近

  此处渔船最多,东侧南岸塌方很多。

   3

   黄河铁犀处

  此段的黄河河床塌方最多。附近的老渔民说,不到汛期,岸边的河水有3米多深,如果是汛期,船下就有8米多深。

   4

   黄河扒口处

  因为是百年险工段,护河人在河边投入大量石块,还在河床上钉入十几米长的钢管,以拦住河内钢丝网住的大石包,但河岸积有泥土的松散处,依然水急凶险。

   5

   通原阳浮桥处

  此处岸边靠黄河主河道处,塌方依然很多。

   6

   黄河二桥附近

  昨日下午3点左右,在黄河花园口游览区黄河扒口处,一名来自中牟的24岁男子被冲进急流。下午5点30分左右,溺水男子被打捞上岸,但已经停止了呼吸。救援人员在救援时,附近也发生了一起4人落水事件。幸好,这4名落水者被成功救上了岸。

  截至当日,黄河河南段7天溺亡和失踪的至少有19人。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文

  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供图

  救援人员将小伙救出

  但他已停止了呼吸

  8月9日下午3点左右,在黄河花园口游览区黄河扒口处,有三四名来自中牟的20多岁小伙子在岸边蹚水游玩,其中一名24岁的男子被冲进急流。外出参加全省水上搜救应急演练的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接到110电话求助,立即通知距离现场最近的队员,前往现场营救。

  接到指令,救援队副队长靳龙立即驾驶快艇赶往事发地点—下游桥东界碑处。但他在现场一时没有找到人。此时,他接到电话,说在他快艇停放的位置也发生了一起4人落水事件。他只好调转船头回到桥西,并成功将4名落水者救上了岸。

  在界碑处,救援队员陆续赶到。下午5点40分,潜水技术最好的孙兵潜入3米深的水底将落水者拉出水面,遗憾的是,男子已经停止了呼吸。

   黄河凶险,凶在何处?

  黄河是世界上唯一的地上河,河底是大量沙土淤积,在河边,这些沙土随时都会被水冲成陡崖状。现在水量不是太大,不少人看着认为水浅,下水蹚蹚没事。殊不知,黄河流速很快,冲刷力会改变水下的面貌,这会儿你站着的地方是个埂,一会儿就成为一个坑。

  黄河边有水流(死水湾除外)的地方,岸边的水深有可能5米到7米,一个陡崖,人站上去后极易塌下去,这样,人就会随着泥土坠入深水中。

  黄河水下就像山地一样,有高山有丘陵,不是一马平川,人下去很容易掉入深沟,有的深沟四五米深。一旦进入主河道和深沟,河底还有很多大坑,掉进去基本生还无望。这和黄河上的挖沙船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原来水下的地是平的,挖沙船一挖,就成了大坑,也造成了水下情况复杂。

   黄河边老渔民的三个经验

   黄河水一步深一步浅

  很多人看着水浅就想去蹚,开始水可能就淹到脚脖,但下一步就可能有一人多深,加上水流冲击,踩到水深的地方,身体根本就控制不住。

   莫走回头路

  黄河表面看上去平静,但其实里面却暗藏汹涌,有的人想着没事,就喜欢蹚水到浅滩上玩,不过等待上几个小时原路返回时,会发现原来的路早已深不见底,因为暗涌的水流会让水下的沙子不断移动位置。

   不要往半干不湿的地方走

  半干不湿的地方容易形成淤泥,踩上去就会陷入半个身子,根本动弹不了,稀沙就像沼泽一样。

   这些用生命换来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日,黄河河南段7天溺亡和失踪的至少有19人。

  2日下午

  巩义市一男孩在黄河落水溺亡;4日上午又有一个在此落水,目前尚未打捞上来。

  3日下午

  在中牟至开封交界的黄河段,原阳县溺水的3个男孩,5日被打捞出两人。另一起原阳县落水2个男孩,4日上午被打捞出一个。

  4日下午

  邙山游览区,一10岁男孩游玩时不慎溺水,至今尚未打捞上来。

  5日至6日

  在黄河桃花峪段(黄河郑州段上游)先后发生两起落水事件,共4名男子,后打捞出两具遗体。

  6日下午

  一名10岁男孩在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上游溺水,当晚尸体被打捞上岸。

  6日下午4时30分

  在黄河南裹头渔家乐船上落水的4岁男童,被发现打捞出来。

  7日

  在濮阳县与山东东明交界处黄河段,5个孩子溺水,目前119消防打捞只找到1人,4人下落不明。

  9日

  花园口,1名青年溺亡。

   救援“三宝

   没有拨款和赞助

   水上义务救援队难以为继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是由个体工商户、在职职工、律师、退休职工、普通市民等组成的纯公益志愿者团队,他们与110、119指挥中心联动,一旦有溺水事故,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和打捞都是分文不取,但每一次行动,都是有成本的。而他们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也没有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

  今年夏季,事故频发,队员们马不停蹄,疲于奔命。而他们的全部家当,不过是这样几件:

  一台水下图像探测仪。这是他们去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时,根据人家的设备和原理,自己想办法土造的。因为一个专业的仪器要好几万,他们买不起。队员中在汽配城经商的李先生提供了一些原件,他们自己组装。虽然功能上还有一些欠缺,但也能从水中探测溺水人员的大概位置,知道如何下手。

  一艘小橡皮艇。很多年了,马力很小,船也很小,坐不了几个人。在静水的水库里勉强能用,到黄河里就施展不开了。

  一辆9座商务车。是队员王律师看到大家比较辛苦,救援现场路途遥远时赶过去困难,去年赞助的。因为车是白颜色的,大家管它叫白龙马。

   现在我们遇到困难,谁来帮我们一把?

  他们目前最大的难处就是资金短缺。每次救援产生的油费、就餐等是最基本的,救援过程中队员也会受伤,但队员现在连保险都没有,虽然都是自愿参加救援,可是一旦出了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牛振西说:“我们已经做了10年,之前一直是AA制。一开始凭激情做,但激情总有消退的时候。天天去救援,真的吃不消,队员们毕竟还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即使没有物质上的补偿,起码有精神上的肯定。

  救援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做生意的,也有开摩的的,经济差距很大。最近事故几乎不间断,牛振西几个月的工资都搭进去了。

  自己做好事还总往里贴钱,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不到任何回报,心里也不平衡。时间长了,一些队员便悄然退出了。看到这些情况,牛振西着急又无奈:“我们总是向别人伸出援手,现在我们遇到困难,谁来帮我们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