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鲜肉月饼销售再创新高 效应或延至中秋后

09.09.2014  10:16

  中秋是中国传统团聚的日子,赏月的同时美食也不可或缺。今年上海市场各类美食供应充足,消费趋势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鲜肉月饼取代传统月饼、毛豆芋艿价格创新高、甚至本应晚些上市的大闸蟹也来赶场。

   老字号鲜肉月饼销售再创新高

   有条件的商家都在做热销趋势或延至中秋后

  本报讯 昨天又逢中秋,沪上一只只鲜肉月饼进入销售的最后冲刺。记者采访获悉,受市场抑制三公消费影响,主打大众消费的鲜肉月饼成为今年上海中秋市场上的唯一主角。参与竞争的商家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热情更高。这使得一些老字号的鲜肉月饼轻松创下销售新高,在月饼销售“小年”交出了一份堪比“大年”的成绩单。

   “有条件做的都在做

  昨天上午十点左右,王家沙南京西路总店鲜肉月饼外卖窗口。“榨菜鲜肉的,买两盒。”家住浦东的王阿姨对店员说,她想买点鲜肉月饼回去“应应景”。“排队的人不少,不过速度挺快。”她笑着对记者说,这次她只等了10分钟左右。此时,外卖窗口外人群蜿蜒,依次排着队。

  昨日中秋,沪上各大老字号点心店的鲜肉月饼生意进入最后的冲刺。和王家沙一样,光明村、真老大房、泰康、长春食品商店……各处鲜肉月饼窗口前,依旧人头攒动。一只价格从3.5元到4元不等的鲜肉月饼,成为中秋“小长假”里街头最火的节令食品。

  “有条件做的人家,现在都在做。”业内人士感叹,鲜肉月饼一直是沪上常规点心。除了老牌的几家老字号,新雅粤菜馆、第一食品等也纷纷“”入这一领域。鲜肉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的一大主角。

   销量突破小年局限

  相比其他点心,鲜肉月饼的制作相对简单,利润也相对较高。不过,让商家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市场的高度认可。

  根据市糖制食品协会的分析,今年中秋节较早,与国庆节相距较远。营销期短,使得月饼销售遭遇“小年”。更令行业对今年月饼行情不乐观的,是国内厉行节约之风的不断继续,原先被付诸更多礼品含义的礼盒装月饼受到极大冲击。“由于盒装月饼历来是行业大头,今年总体产量和销量双降的局面已成定局。”市糖制食品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说。

  正因如此,不少月饼生产厂家的团购业务大幅下降。相反,零售业务却不降反增。王家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周五是中秋小长假前的最后一天,当日门店营销额也创下历史新高:仅总店一店的日营销额就达30万元,比去年最高峰的20万元增长了50%。“中秋节当天预计销量也将维持在20—25万元左右。”他说,旺盛的零售业务令王家沙今年的销售依旧看涨,“总体来看,今年月饼的零售部分同比增长了30%左右。

  据了解,由于是手工制作,上述营销额已达王家沙的生产极限。“这两年,鲜肉月饼越来越受到欢迎,我们每年都要在产能上挖潜,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该负责人说。

   效应或延至中秋后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上,鲜肉月饼堪称一枝独秀。而一只只小小的鲜肉月饼,还在为行业带来更多的辐射效应。

  首先,是产品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商家放下身价做鲜肉月饼,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特色的同时,不断出新。”王家沙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店除了招牌的榨菜鲜肉月饼,今年还推出了蟹粉鲜肉月饼。“好的时候,一天可卖出1万只蟹粉的。

  更重要的是,能不断引来成群客流的鲜肉月饼,成为拉动各大老字号整体消费的关键法宝。

  以每次排队动辄六七个小时的光明村为例,不少顾客在为鲜肉月饼“疯狂”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同时购买了它的熟食产品。在月饼销售高峰的近半个月里,王家沙南京西路总店的堂吃营业额也同比上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