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中甸心系鲁甸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义诊汇爱情满中秋

11.09.2014  15:56

2014年9月8日,我作为第十七批沪滇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来到云南已满一月。这一个月,我在雪域高原香格里拉经历了许许多多,从适应高原反应,感受当地热情纯朴的民风,到逐步参与香格里拉人民医院ICU科室的建设,以及深入基层进行基层卫生院的考察和藏民家访。在一次次的震惊之余,我发现落后不仅仅代表贫穷,虽然沪滇扶贫接力计划在这十六年来做了很多工作,但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这满月之庆和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在共青团云南省委和昭通市团委的精心组织和上海市团市委的关心下,我们来自上海市的第十七批青年志愿者终于有机会来到“8•03”鲁甸地震重灾区,为灾区人民做些实事,送去温暖。作为队伍中的一员,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焦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有机会为那些水深火热的人们服务,焦虑的是担心自己的所做甚微,杯水车薪。带着这样的心情,我随着我们迪庆队的队员一行4人在天还未亮时就启程,和红河和普洱的队员汇合,一路颠簸,长途跋涉,共同奔赴鲁甸重灾区龙头山镇参加“8•03”抗震救灾爱心手拉手中秋联谊。正值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们身在异乡,思乡的情怀虽难以掩抑,但我们志愿者们一路上互相安慰,踏着夜色,迎着天边那一丝未亮的曙光,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赶往鲁甸灾民安置点之一龙头山镇。一路上,在秀丽的群山间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毁坏的梯田、崩坍的公路、断流后裸露的河床,还有山石滑坡和泥石流,掩在黄土中的残垣断壁,难以想象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怎样的人间地狱。这一幕幕惨绝人寰的灾后景象皆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内心,让人不禁落泪。

在沉重的心情中,我们一行在近10个小时后来到了目的地,所有人已顾不得奔波的劳苦,忘却了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一下车就立即在龙头山镇震后的废墟中搭起了帐篷,挂起了横幅,希望能在有限时间内义诊更多的当地百姓,帮助更多的灾民。在我们的准备工作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已有居民上前寻求帮助,我们几位来自上海市华山医院北院、中山医院、新华医院和同济医院的医生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在其他支农支教的志愿者协助下,一刻不耽误地投入到义诊中。看到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中投射过来的迫切眼神,我们真希望能有三头六臂,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百姓诊治。在义诊过程中,鲁甸还发生了3.2级的余震,我们感觉到脚下的地在颤抖,然而我们没有退缩,也来不及想过多,只知面前的百姓还需要我们。我们专心致志,细心为当地灾民诊治,耐心地解释病情,赠予药物,提出诊疗建议。鲁甸的老百姓是坚强的,他们在地震后压抑住失去亲人的痛苦,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立即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他们虽然生活在落后的地区,健康知识也比较贫乏,但他们并不是愚昧无知,他们也渴望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也希望得到更好的诊治,我们以及各地的志愿者的到来给他们心中注入了暖流,让他们感受到生在红旗下的温暖,全国人民和他们是一条心,一起共度目前难关。一天的义诊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只恨时间走得太快,当地百姓久久握住我们的手,依依不舍,让人不忍回头。有些居民要求留下我们志愿者的徽章留作纪念,虽然只有一天的机缘,但我想这份情谊一定是终身难忘的。

这是我30年来最难忘的一个中秋,同一片星空下的月亮仍是如此的明亮圆满,但心情却是别样的,意义也是非凡的。此次中秋的义诊我们服务了灾民百余人,发放了药物数百盒,除了义诊赠药,我们还走访慰问了灾民。我想有机会我们还会回来,祖国培育了我们,让我们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发挥志愿者精神,用毕生所学服务最需要我们的地方。虽然我们的所为,仅是一汪清泉,但我想这涓涓细流已经流入了鲁甸人民的心中。

写于2014年9月9日鲁甸返回昆明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