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伙高磊夺牌后致电父母:已经很努力了

15.08.2016  17:39

  本报特派记者 陈海翔

  “希望我今天的成绩,不会让爸爸失望,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走下领奖台,高磊说自己要赶快给在上海家中的爸妈打一个电话,“我能走到今天,我爸爸付出的最多。”高伟峰又怎会失望?在赛前,谈起儿子高磊,他一度哽咽,“我们家高磊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了。他还年轻,最重要的不是成绩。

  一枚铜牌,这就是初次征战奥运会的高磊给中国代表团带来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24岁的运动员,里约才是高磊奥运赛场的起点。

  已经瞄准四年后的东京

  决赛中,高磊最后一个出场。之前预赛排名第三的董栋拿到了60.535分,紧接着出场的白俄罗斯选手汉察罗做完整套动作后,裁判给出了61.745的高分,这样一来,高磊的动作唯有毫无瑕疵才有可能赢得金牌。

  “我有个习惯,赛前不会去看任何运动员的分数,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发挥。”不过,当时高磊已经从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感觉到了对手的得分可能非常高。下台后,看到裁判给自己的分数,高磊坦言有一点点失望,“但现在已经没事了,我对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感到很满意。

  “这次奥运会让我的‘心脏’强大了很多。想得开了,就不会钻牛角尖了。”高磊说,现在已经开始在想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了。对于自身需要提高的部分,他已 了然于胸,“一方面要在心态上进一步加强,另外就是在动作质量上也需要加强提高。我现在有高度和难度,如果动作质量不提高,还是没有竞争力。我一定会继续 努力!

  差点被“退货”的小伙子

  作为目前拥有世界最高难度的蹦床运动员,谁又曾想到高磊小时候差点被自己的启蒙教练“退货”。回忆起当初的一切,上海蹦床队教练方柏生有些“心有余悸”,“谁能想到,当初那个腰腹力量并不突出的小男孩,如今能参加奥运会,成为这个项目中最顶尖的选手。

  其实,高磊最早接触的并不是蹦床,而是体操。父亲高伟峰曾是技巧运动员,退役后当起了体操教练,“高磊上幼儿园时,家里没人带他。我就索性天天下午把他接到我们队里,一边上班一边带他。带着带着,就想干脆让儿子也练体操吧。”恰好蹦床队成立,高伟峰于是让高磊尝试一下新项目,就带儿子来到了方柏生门下。

  “高磊的条件并不是太好,作为对腰腹力量要求很高的蹦床运动来说,高磊在这方面有些先天不足。”正因此,方柏生动了把高磊劝退的念头,“想想有些太残酷,都没怎么练,就把孩子退回去,所以就决定,让他再试试。”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磊在训练场上刻苦、勤奋的特质逐渐显露了出来,此外,高磊对动作的理解 也有着一些过人之处,他总是能比其它孩子更快地理解动作要领。

  虽然最终留在了上海蹦床二线队,但家里的矛盾又一次差点让高磊半途而废。五年级时,母亲反对高磊继续走专业体育之路。“他妈妈的意思就是希望儿子能走普通人的道路,好好读书,毕竟就要小升初了。”在无法达成统一意见的情况下,高伟峰让孩子自己作出抉择,而小高磊的选择如今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我也是运动员出身,而且自己的运动生涯运气特别差,所以在考虑儿子走体育这条路时,其实非常谨慎。”高伟峰坦言,自己其实当初根本没想过高磊能进国家队,更不用说奥运会了。“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他通过体育培养意志品质。

  也许高伟峰提前用完了高家的坏运气,高磊的运动生涯比父亲顺利得多。2011年,正式进入国家集训队;2013年,获得全运会亚军,成为国家队重点培养的对象;此后开始参加一系列国际比赛,小伙子也着实争气,获得很多好成绩。高磊在国家队中的教练胡星刚透露,按照教练组原本的想法,高磊是参加2020年 奥运会的主力,他的迅速成长甚至“打乱”了国家队的原本部署。

  没能拿到金牌固然遗憾,但对于“跳级生”高磊而言,这枚里约的铜牌也将是成功的起点。

  (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1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