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坚守:酷暑下 “焦”警守护城市道路

22.07.2016  09:42

原标题: “”验下,“”警守护城市道路

      图片说明:钱英杰,交警总队高架支队四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在39℃的高温天,钱英杰骑摩托在高架上执法却穿得不少:内穿一件T恤,为了吸汗;外穿一件长 袖警服,为了防晒;头盔是冬季专用的,为了抵挡高架上弹起的石子;一双厚厚的冬鞋,防止鞋底开胶。图为钱英杰在沪闵高架上指挥交通,他的警服已被汗水湿 透。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编者按

  申城刚一出梅,就迎来连日酷暑,昨天更是飙出新高,达到39.1℃。高温的三伏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对耐受力的挑战,更何况那些头顶烈日、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上海,作为一座承载着25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运行的功能系统,不因高温停滞,而其中的劳动者,更不以高温而倦怠。

  从今天起,本报记者将深入各个烈日下的工作场所,以“走转改”的方式和精神,聚焦“高温下的坚守”,通过真实的记录,向“高温下的劳动者”致敬。

  申城迎来热浪汹涌的“烧烤”天。如此高温,站在室外如同煎熬,可对在申城高架道路上执勤的交通民警来说,这样的天气只不过是日常工作中诸多考验的一种。

  钱英杰,交警总队高架支队四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昨天上午8点40分,记者在南北高架近延东立交处的交通岗亭遇到他时,他已在岗位上坚守了两个多小时。当时的高架道路上,隔着厚厚的鞋底,脚面也能感受到阵阵热浪。再看看钱英杰身上,浅蓝色的警服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色盐渍。

  “天气热,高架上事故也较平时多了些,抛锚的车辆不少。”之前两个小时内,钱英杰已先后处理了三起交通事故,外加一起车辆抛锚。“交通大整治以来,驾驶员守法意识较以往提高不少,这让我们执勤时省力多了。虽然天气炎热,但我们的执法力度不会减弱,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仍将保持高压严管态势。

   酷暑之下,用的却是冬季装备

  骑着两轮摩托在高架上飞驰,看上去是一件挺拉风的事儿,可在“炙烤模式”下却并不是一桩轻松的差事儿。在岗亭休息了10分钟,钱英杰准备再次出发上路执勤。临走之前,他特意拿了一块湿毛巾放在摩托车坐垫上。

  “如果不用湿毛巾降温,你坐上去会把屁股烫到的。”他特意向记者解释。尽管如此,当记者坐上摩托车时,依然被烫得跳了起来。

  气温高,钱英杰却穿得不少。一件长袖警服,里面还有一件黑色T恤,头盔也是冬季专用的,更夸张的是,他还穿了一双厚厚的冬鞋。“穿成这样不热啊?”对于记者的疑问,他解释说:“警服按规定可以穿短袖,但穿长袖是为了防晒;里面穿T恤,是为了更吸汗,否则警服湿了干、干了湿,穿着太难受;夏天穿冬鞋,因为冬鞋鞋底厚,而夏季用鞋鞋底薄,易开胶;头盔则是无奈之举,地面骑两轮可以戴夏季头盔,高架上车速快,经常有弹起的石子,冬季头盔上有个面罩,可以挡着点儿。”说罢,他递给记者一个头盔,面罩上已被石子砸出不少裂痕,还贴着透明胶带。

  坐上摩托,记者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验。虽然隔着头盔,可脑袋上却像是戴了一顶绒线帽,没坐几分钟就觉得头上湿漉漉的;地面的热气,加上发动机的温度,两条腿好像始终处于桑拿房内;车子开得快、有点风,虽说感觉好些,可这风也还是热的,吹在身上让人更添暑意。更让记者难受的是,这时与钱英杰交流,还得扯着嗓子大喊,隔着厚厚的头盔,听力直接下降50%。

  遇堵时,开两轮能及时到现场

  “这么热的天,干嘛非得开两轮摩托,直接开一辆四轮警车多好,人舒服还有空调吹。”跟着钱英杰巡逻到延安高架北侧近华山路下匝道处,前方拥堵,记者也趁这个机会跟他聊两句。“遇到这种拥堵时,两轮就比四轮有优势多了,可以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处理。”他告诉记者,交通大整治以来,高架支队增加的警力全部使用两轮摩托,变以往的固定岗位为流动巡逻,及时发现交通违法行为,第一时间进行查处。

  “虽说大整治改变了不少驾驶员的坏习惯,可开车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用手机的情况还是不少,骑摩托巡逻,就可以及时发现这类交通违法行为。”刚说完,旁边一辆奔驰轿车内的女司机正拿着手机刷微信,他看到后马上追上去,拉起警报要求对方开到前方导流带处接受处罚。

  在导流带上,奔驰车女司机摇下车窗,一脸茫然地问钱英杰:“我刚才有违法吗? 你把我拦下来干嘛?”“刚才你边开车边用手机,这样很危险知道吗? 请你出示驾驶证、行驶证,下车接受处罚。”女司机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把两证交到了钱英杰手里,打开车门跟着他走到摩托车前。没想到,天气太热让警用PDA也罢工了。站在烈日下,女司机有些不情愿了,说:“你开你的处罚单吧,外面太热了,我到车里等着,等你开好单子我再出来。

  重启PDA,再重新连上打印机,整个过程差不多又花了两三分钟。按照规范流程,钱英杰开出处罚单,回头招手叫女司机过来。“你好,你在驾驶时使用手持电话,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的规定,依法我要对你处以200元罚款,并记2分。你对处罚有异议吗? 没有异议就在罚单上签字。”“我知道了,我认罚。”签完字,女司机一路小跑赶紧回到车里。

  越是天气恶劣,工作强度越大

  查处违法的同时,钱英杰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处理各种事故。“高温天,最怕就是车辆抛锚。遇到这种情况,不光得处理车辆,还得疏导后方交通。”昨天刚上岗时,他就在延安高架虹许路上匝道处遇到一辆抛锚的小客车。“我接到指挥台通知,开车过去一看,原来是一辆物流公司的运货车。按照行驶证上的记载,这应该是辆核载6人的客车,可物流公司把座椅拆了变成货车。车上装得满满当当,我跟司机两个人好不容易才把车推到导流带上。”完了还得疏导后方积压的车辆,再对这辆非法载货的车辆开具处罚单。

  “听你这么说,感觉你们的确挺忙,一时半会儿也闲不下来,可为什么还有市民吐槽说,遇到大雨天、大热天时,路上总是看不到交警的影子?”记者向钱英杰抛出个难题。“高架与地面不同,民警大多不是在固定岗位上,经常要骑着两轮巡逻、接警。如果是固定岗位的话,那肯定每个路过的司机都能看到交警,可这样一来,接警处理事故的人少了。其实,往往遇到恶劣天气,各类事故警情会较平时大幅增加,一线交警的工作强度也就越大。

  跟着钱英杰一同巡逻了近2小时,记者已浑身湿透又吹干,人也有近乎中暑的感觉。“差不多到中午了,我们先去吃午饭,顺便也稍微休息一下。”看到记者有些吃不消,他递来一瓶盐汽水。回到队部,差不多已到11点半,与他一同上早班的几位民警也刚刚回来。“这是二大队的续斌,还有三大队的康敏,本来他们都是在中环外的高架上执勤的,最近都按照支队的要求调到中心区域帮忙。

  几人无一例外,都是一副黑脸包公样。“在高架上做交警,干个几年下来都是一个样,黑!”坐在食堂的饭桌前,三个人跟记者开起了玩笑,“交警、交警,其实最贴切的应该是‘焦炭’的‘焦’。你去马路上看,有哪个交警不是晒得跟焦炭一样? 其实,工作苦点、累点倒是真没啥,最怕的是遇到一些不配合、不理解的驾驶员,跟你吵闹半天。不过,借着交通大整治,现在的道路环境好了不少,晒得黑点也是值了。

  相关链接

  确保高温天交通整治力度不减

  进入酷夏,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将合理调派警力,确保对交通违法行为严管严查的力度不减。以高架支队为例,在目前外围固定岗位不便的情况下,增派警力到内环以内范围的高架道路上巡逻执勤。据统计,目前内环内高架道路上的警力为40人左右,其中两轮摩托流动执法警力占80%以上。此外,高架支队领导及机关警力在每日气温最高的13时30分至15时期间,上路增援一线民警,确保警力在早班与中班交接期间不减少。

  此外,交警总队各机关内勤民警也将来到一线顶班执勤。在交警总队的排班表上,列出了今年夏天高温天气中包括总队领导在内的各部门负责人到高架道路出勤的安排。据统计,此次增援执勤共涉及本市15个高架道路上下匝道及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