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华理举行

12.01.2017  18:35

    1月7日,“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华理举行。《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晨报》、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上海热线、上海观察、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教师博雅”微信公众号、上海广播电台、上视财经、上海教育电视台等近20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光明日报》: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本报上海1月8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7日在华东理工大学揭牌成立,9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研究中心首批高级顾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研究中心将整合上海市和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包括建立学生培养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等。

    第06版

    原文来源:光明日报  |  发表时间:2017-01-09  |  作者:曹继军 颜维琦

      原文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01/09/nw.D110000gmrb_20170109_3-06.htm


【人民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

举办高端论坛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凝聚智慧

    人民网上海1月7日电(记者姜泓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今天下午在华东理工大学揭牌成立。70余名全国知名思政领域专家和上海各高校思政工作负责人在随后举行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上,共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凝聚思想共识。

    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将整合上海及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表示,要用匠心把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搭建好,从学理上提供支撑,在经验上进行集成,讲好思政故事,发好思政声音,打造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与学科发展的港湾,并成为面向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在揭幕仪式后举行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的高端论坛上,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吉林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韩喜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题报告。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出席论坛并讲话。

    原文来源:  人民网  |    发表时间:2017-01-07  |    作者:姜泓冰

    原文链接: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7/0107/c1008-29006135.html


【新华网】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新华网上海1月11日电(记者 吴振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日前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揭牌成立,9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研究中心首批高级顾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研究中心将整合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据介绍,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探索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学生培养新模式、新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如何优化?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政如何协同创新?高校思政工作评价监督机制如何健全?研究中心要回答这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中的难题,拿出有分量、可借鉴的成果。”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高德毅说。

    另悉,“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近日在沪举行。与会高校负责人和专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呈现持续改进、不断向好的态势,但也要看到,如果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思政工作便很难取得实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必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必须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并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理论教育更加鲜活。

    原文来源:  新华网  |    发表时间:2017-01-11|    作者:吴振东

    原文链接: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7-01/11/c_135972144.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央广网】“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在沪举办

    央广网上海1月7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今天(7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讲,同时揭牌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9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研究中心首批高级顾问。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更好地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高德毅、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等出席此次高端论坛并作出讲话,70余名全国知名思政领域专家和上海各高校思政工作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凝聚思想共识。

    高端论坛:专家智慧共同探索思政工作新突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该如何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协同创新?高校思政工作评价监督机制如何健全?……要回答这一系列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难题,必须要凝聚多方智慧。

    今天高端论坛现场,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永贵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高校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九大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通过体系式学习和针对性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原则立场、根本任务、基本要求、政治保证,有助于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照中央文件要求分解工作任务,探索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研究中心:用匠心打造育人基地、完成平台搭建

    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整合上海市和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紧扣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围绕学生、关照 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介绍:“我们要用匠心把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搭建好,从学理上提供支撑,在经验上进行集成,形成一批拿得出手、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能发挥作用的高质量成果,讲好思政故事,发好思政声音,打造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与学科发展的港湾。

    华理特色:思政工作贯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和高端论坛牵头单位之一,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其中包括——

    推进内容形式创新,探索“主题+朋辈+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结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组织300余名来自长征途经地的学生,组建长征精神宣讲团,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载体平台创新,建立“通海茶叙”全员全方位育人平台。精准对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每天由学校教师开设2场不同主题的讲座活动,实现学生与不同“导师”面对面的敞开式分享,自主选择参与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的氛围和对话中获得知识,在互动中提升技能,在沟通中品味成长。

      推进方法手段创新,以“小花梨”微信公众号为核心,构建全媒体的网络思想引导体系。至今关注量超过27000人,覆盖95%以上的本校学生,形成“小花梨”微信矩阵,利用其形象和青年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进行思想引导,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接地气、入人心。

    原文来源:  央广网  |    发表时间:2017-01-07  |    作者:吴善阳 唐奇云

    原文链接: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0107/t20170107_523451341.shtml


【中青在线】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中青在线上海1月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为更好地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月7日下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讲,同时揭牌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70余名全国知名思政领域专家和上海各高校思政工作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出谋划策,其中9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研究中心首批高级顾问。

        据悉,研究中心受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未来将整合上海市和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在协同创新方面,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形成融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于一体的育人合力;在学生培养方面,建立学生培养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队伍建设方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阵地,建设支撑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基地;在智库建设方面,发挥智库“咨政、启民、育人”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有针对性作出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同时防止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渗透。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说,今后会力争把该研究中心打造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原文来源:  中青在线  |    发表时间:2017-01-08  |    作者:王烨捷

    原文链接: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1/08/content_15224267.htm



对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承担主体责任,抓“一把手”工程

解放日报》:高校党委书记们怎么带头上思政课

    从老早“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之说流传,到1992年新春之际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之后25年来上海浦东开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作为曾经在那块热土上工作过的‘浦东人’,我看到浦东如今的发展,心中充满兴奋。”这学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为2016级大学生上了“形势与政策”必修课,用他亲历的3个“上海故事”,带着五湖四海的学子,开启“读懂上海之旅”。

    对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承担主体责任,抓“一把手”工程。从校级党委到院系党组织,书记们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将“思政”二字写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抓核心课,真学真行才真信

      “春天的故事:浦东改革开放”是姜斯宪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在对世博会申办形势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当时参与拟定了对国际展览局各成员国的游说口径,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外交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游说效果明显。”15年前,在摩纳哥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上,中国上海以压倒多数的优势,战胜4个国家的候选城市。这就开始了第二个故事——“传世的经典:上海世界博览会”。

    上海的昨天是怎样的,上海的明天又将走向何方,这段发展史有何启发?“我们有理由乐观地预测,到2040年,上海一定能实现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愿景。”最后,姜斯宪坚定自信地说出了正在发生的第三个故事“定位的跃升:上海城市规划2040”。

    党政领导带头上思政课,必须在“真信”上下功夫。姜斯宪备课前,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与教研组教授、专家研讨,结合自己20余年在地方党政系统任职的经历,撰写10余页课程讲稿并反复斟酌修改。“只有授课教师真学、真行、真信,才能在备课过程中全情投入,才能在授课过程中真情流露,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课程内容被学生转载网络后,短短几天获得数万点击量。学生网友点评:“只有1100名学生听到?强烈建议学校将课程视频发布给全交大!最好上传到视频网站,应该让中国更多的青年们看到!

    近年来,沪上高校已兴起党政领导上思政课热潮,校领导们开始研究实践如何才能上好这门核心课。绝大多数学校已形成党委书记或校长在开学首日为全校新生上第一堂课的传统,他们也在毕业典礼等特殊时刻以及各类讲座报告、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和学生党团组织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抓主角,不怕有一点“偏心

    担纲高校思政教育“主角”的师资,主要来自各校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师资力量不足等,仍是困扰全国高校马院的普遍现象。

在上海市首批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大马院,更是有个一点点“偏心”的书记,就像是马院最忙的老师。5年多前,童世骏回母校担任校党委书记,尽管他已是建树颇丰的哲学名家,却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到任何院系担任教授、博导,一心投入治校。但马院因发展之需,邀他担任国外马克思主义博士点的导师时,他破例了。

    每学期,童世骏都是不打任何招呼,一个人随时到思政课课堂听课。而且有个习惯:往往把整堂课听完,并全程做笔记。课程结束后,还与授课教师交流,被旁听的老师也感受到“亚历山大”(压力大)。同样,他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报告会,不是致个辞、表个态就离席了,而是自始至终像学者一样发言互动。

    尽管工作千头万绪,只要马院工作有事,他都爽快答应,不会拒绝;与其他院系工作发生时间冲突,他也以马院为先,以至于校办主任都觉得他有些“偏心”。马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告诉记者,上学期,童世骏参与指导马院学术会议、教学比赛、教师座谈以及备课讲课等活动,至少有16次。为了其中一次会议,他推迟了半年前已经定好的出国访问计划,还把自己珍藏的马克思列宁铜像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大型画册赠予马院。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党委书记都直接对口、分管马院,如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主抓思政教研,日前与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以及相关高校共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10家上海高校示范马院形成协同效应。同样,面对网络思政新环境,同济大学党委近日迅速成立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钟志华挂帅的相关领导小组,在编制紧张情况下还在校党委宣传部增设副处级岗位,真抓实管网络思政工作责任制。

      抓全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除了讲授核心课程,架构思政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体系也是党委书记之责。2014年时,在面向全校教员的“德育创新课题”申报中,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智强只收到一项来自专业课教师的课题申报:老教师张黎声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渗透融合德育内涵,与捐献遗体的“大体老师”一起上人生大课。由此,全校引发专业课程德育功能大讨论,“要是没有德育意识,解惑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一个百度搜索终端,授业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教书匠、手艺人”。

    从《古医文》《中医各家学说》到《急救医学》《护理实践》,到2015年张智强就收到了32份申报书,经评审首批10门专业课立项,2016年又有13门课入选“德育实践专业课程”。中药系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带着各自收集并制作的真伪鉴别标本进入社区,向居民普及名贵中草药知识以及中药真伪辨别技巧,这成为《中药饮片识别》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结果,大学生们体会到社区居民对中药材质量的求知渴望和现实诉求,“医术与医德,我们很难区分孰轻孰重,也不必区分,而应兼而有之,这样才对得起中医药本身与自己的良心”。

    常规课程体系外,基层也有非正式的课,让“大思政”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杭州湾北岸边,华东理工奉贤校区的通海湖畔,常有师生一起喝茶畅聊。原来,这个校园谈话类活动“通海茶叙”,展开小规模、高频次、精致化、互动强、可自主选择的“谈式”教育,从2016年开春至今已约了88场。

    这学期起,“通海茶叙”品牌又推“书记专场”等系列专场,全校共有15个学院书记相继做客、“润物有声”。华理中德工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惠文就从“大校园小故事”入题,与学生们畅谈校史风云,细数校友榜样:从三次转折皆为报国的成思危,到创业板上市的泰坦科技创始人谢应波,再到全国十大青年社工领袖、校研究生定西支教团团长陈敏媛……学生张誉心品了口茶说:“参加活动前,一直以为书记们应该是比较严肃的,而‘通海茶叙’让我看到了他们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一面。

      第01版:要闻

    原文来源:解放日报  |  发表时间:2017-01-09  |  作者:徐瑞哲

    原文链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7-01/09/content_238793.htm

 

文汇报》:上海成立高校思政工作研究中心

    本报讯 (记者姜澎)昨天,“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全国70多名思政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上海各高校思政工作负责人共同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也同时揭牌成立。据悉,该中心将整合上海乃至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紧扣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同步,力争建成面向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除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以外,还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的协同创新,为学科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撑,以能力提升支持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打造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的港湾,并建成思想政治教育智库。

    第02版

    原文来源:文汇报  |  发表时间:2017-01-08  |  作者:姜澎

    原文链接: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1/08/content_516044.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新闻晨报》:上海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建设学生培养大数据平台

    晨报讯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和担当是什么?昨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在沪成立,中心由上海市教委、华东理工大学等牵头,通过建立学生培养大数据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出席论坛并讲话,70余名全国知名思政领域专家和上海各高校思政工作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凝聚思想共识。

    研究中心:用匠心打造育人基地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协同创新方能共赢。思想政治工作亦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中心将整合上海市和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紧扣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围绕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在协同创新方面,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的作用,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形成融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于一体的育人合力;

    在学生培养方面,建立学生培养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队伍建设方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阵地,以学科发展支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以能力提升支持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建设支撑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基地;在智库建设方面,发挥智库“咨政、启民、育人”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有针对性作出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同时防止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渗透。

    “通过体系式学习和针对性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原则立场、根本任务、基本要求、政治保证,有助于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照中央文件要求分解工作任务,探索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说。

      华东理工:思政工作贯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和高端论坛牵头单位之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建立实施“课联网”系统,以问题导入式专题化研究型教学为抓手,完善“一个精彩系列,三个配套环节,五个延伸载体”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推出“经典导读”系列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导读传统经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道德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建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把政治标准作为教师聘用、考核的基本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核心指标,明确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和学术不端“一票否决制”。

    通过构建选聘、培训、挂职锻炼、跨校交流、考核于一体的辅导员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配备充足、战斗力强的本科生辅导员队伍。不断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选聘导师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同时,邀请杰青、优青以及学术带头人等走进研究生思政课堂,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首要责任人作用。

      原文来源:新闻晨报  |  发表时间:2017-01-08  |  作者: 董川峰

    原文链接: http://www.shxwcb.com/128847.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国新闻网】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中新网上海1月7日电(记者 许婧)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7日在华东理工大学揭牌成立,清华大学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主编吴潜涛,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等9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研究中心首批高级顾问。

    据介绍,该研究中心是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的,将整合上海市和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紧扣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该中心未来将在理论研究、协同创新、学生培养、队伍建设以及智库建设五个方面,发挥智库“咨政、启民、育人”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有针对性作出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同时防止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渗透。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表示,力争将该研究中心打造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该如何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协同创新?高校思政工作评价监督机制如何健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同日在华理开讲。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吉林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韩喜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永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齐卫平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忠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博士9位研究中心首批顾问,围绕“当前高校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关系”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题报告。

      以高校思政课教育为例,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黄伟力教授就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在黄伟力看来,这一课程改进创新面临多重任务。首先是要进一步明晰教育理念,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精准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第二是更新教育内容,不但“照着讲”,更要“接着讲”,及时吸纳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第三,要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动参与;第四则是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媒体、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

    原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7-01-07  |  作者:许婧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m/gn/2017/01-07/8116835.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东方网】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成立 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凝聚智慧

图片说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和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揭牌。

    东方网记者徐程1月7日报道: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今天下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讲,同时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和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揭牌。现场,高德毅还为首批9名专家学者颁发了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聘书。

    研究中心:用匠心打造育人基地 合力唱响立德树人好声音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协同创新方能共赢。思想政治工作亦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应运而生。中心的成立将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整合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紧扣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在理论研究方面,围绕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在协同创新方面,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的作用,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形成融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于一体的育人合力;在学生培养方面,建立学生培养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队伍建设方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阵地,以学科发展支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以能力提升支持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建设支撑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和学科发展的港湾;在智库建设方面,发挥智库“咨政、启民、育人”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有针对性作出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同时防止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渗透。

    图片说明:图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为首批9名专家学者颁发了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聘书。

    高端论坛:齐心汇聚专家智慧 共同探索思政工作新突破

    高校思政工作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该如何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政如何协同创新?高校思政工作评价监督机制如何健全?……要回答这一系列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难题,必须要凝聚多方智慧。

    论坛现场,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吉林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韩喜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永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齐卫平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忠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博士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高校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关系”“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性、规律性、有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意识形态建设的转型与创新”“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监督机制”“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紧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九大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华理特色:扎实推进思政工作 贯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和高端论坛牵头单位之一,该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建立实施“课联网”系统,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问题导入式专题化研究型教学为抓手,完善“一个精彩系列,三个配套环节,五个延伸载体”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推出“经典导读”系列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导读传统经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道德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华理还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改革创新:推进内容形式创新,探索“主题+朋辈+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载体平台创新,建立“通海茶叙”全员全方位育人平台。精准对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每天由学校教师开设2场不同主题的讲座活动,实现学生与不同“导师”面对面的分享,自主选择参与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喜欢的老师进行敞开式的交流,在对话中获得知识,在互动中提升技能,在沟通中品味成长;推进方法手段创新,以“小花梨”微信公众号为核心,构建全媒体的网络思想引导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建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把政治标准作为教师聘用、考核的基本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核心指标,明确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和学术不端“一票否决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选优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重点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邀请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学术带头人为学生支部书记上党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全国率先实施本科生辅导员“矩阵式”配备,通过构建选聘、培训、挂职锻炼、挂职交流、考核于一体的辅导员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配备充足、战斗力强的本科生辅导员队伍。不断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选聘导师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同时,邀请杰青、优青以及学术带头人等走进研究生思政课堂,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首要责任人作用。

      原文来源:东方网  |  发表时间:2017-01-07  |  作者:徐程

    原文链接: http://sh.eastday.com/m/20170107/u1ai10232340_K28160.html?from=groupmessage

 

【上海热线】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上海热线讯   为更好地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今天(1月7日)下午,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同日揭牌成立,9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研究中心首批高级顾问。

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揭牌

图: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被聘研究中心首批高级顾问

    据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是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等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的。成立后,研究中心将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整合上海市和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相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将紧扣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要用匠心把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搭建好,从学理上提供支撑,在经验上进行集成,形成一批拿得出手、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能发挥作用的高质量成果,讲好思政故事,发好思政声音,打造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与学科发展的港湾。”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介绍说,力争将该研究中心打造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此外,在同日举行的高端论坛现场,诸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还围绕着"当前高校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关系""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性、规律性、有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政治性、社会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意识形态建设的转型与创新""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监督机制""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题报告。

    “通过体系式学习和针对性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原则立场、根本任务、基本要求、政治保证,有助于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说。

图:活动现场

    原文来源:  上海热线  |    发表时间:2017-01-07  |    作者:上海热线

    原文链接: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17-01/07/content_8221839.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inzoom=1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本网讯(记者 金寒草)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不例外。昨天(1月7日),“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开讲,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和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将致力于整合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立德树人  高校思政工作体现教育本源

    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本次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委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共同主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秘书长曹荣瑞主持,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出席论坛并讲话。揭牌仪式现场,高德毅为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邱柏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等首批9名专家学者颁发了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聘书。

    徐艳国在发言中指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就思想政治工作来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就人来谈思想政治工作,最终还是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本身,就要考虑到、关照到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

    高德毅在发言中提到,上海正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积极探索、推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高校如何上海思想政治教育这门“”,需要政策引导、制度设计、课堂教学、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协同运作,使立德树人真正能够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据了解,新成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整合上海市和全国的专家学者资源,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紧扣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要用匠心把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搭建好,从学理上提供支撑,在经验上进行集成,形成一批拿得出手、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能发挥作用的高质量成果,讲好思政故事,发好思政声音,打造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与学科发展的港湾。”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表示,力争将该研究中心打造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入耳入心 高校思政工作要“主动下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如何定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该如何落到实处?高校思政工作评价监督机制如何健全?……高端论坛上,吴潜涛、杨晓慧、邱柏生、徐永祥等首批9名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围绕“当前高校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关系”等议题展开探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凝聚思想共识。

    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邱柏生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对位,与学生的人生发展相契合。“我们要把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有效性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基本规律。

    同样,在徐永祥教授看来,现行的学生工作体制仍旧局限于校、院、系等两级或三级垂直型的单位化行政管理体制,学校社会、学校社团、学生横向参与和发展能力的建设仍大有空间。“我们遇到学生个人或小群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求助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等你上门,不会主动下去,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要主动下去。

      据介绍,华东理工大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和高端论坛牵头单位之一,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探索“主题+朋辈+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程中,该校结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组织300余名来自长征途经地的学生,组建长征精神宣讲团,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此外,该校搭建起“通海茶叙”全员全方位育人平,精准对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每天由学校教师开设2场不同主题的讲座活动,实现学生与不同“导师”面对面的分享,自主选择参与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喜欢的老师进行敞开式的交流,在对话中获得知识,在互动中提升技能,在沟通中品味成长。

    原文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7-01-08  |    作者:金寒草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liangwei/2017/01/09/2073979.html


【上视财经频道】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成立


【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东方广播台】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