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图书馆馆长聚同济共话“专利信息分析与服务”

07.12.2015  12:13
      “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正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何将这些专利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并将这些知识产权进行技术转移,高校图书馆可以大有作为。”在12月3日于同济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分析与服务研讨会”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情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的信息分析高端人才优势,加强对所在高校专利信息及学科、行业发展趋势的及时有效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技术转移策略,为高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重要支撑。
  研讨会上,周静作了题为《加强专利信息服务 支撑高校科技创新》的主题报告,她说,我国2千多所高校中从事科研活动的高校有700多所,高校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在逐年递增,高校每年专利申请的数量和授权数量年增长率已超过20%,其中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年增长率高达38%。她指出,虽然高校不断产出知识产权,但在高校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还存在专利质量参差不齐、评价机制单一、激励机制不到位、专利管理与技术转移脱节等诸多问题,为此,高校图书馆则可在专利信息分析与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咨询服务呢?她指出,高校图书馆应运用专业的情报分析工具,及时、有效分析本校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趋势,结合学科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专利的法律状态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该专利技术转移的潜在对象、竞争态势,并制定合理的转移转化策略。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与会并致欢迎辞。当天,来自全国九十多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专业馆员近200人与会,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与服务”业务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大家认为,信息分析与研究,对于高校的科研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从事信息分析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加强专利信息分析与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加快服务转型、推进服务创新的新型重点业务方向,为所在高校的科技创新、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陈明媛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即将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她指出,今后高校要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中,实现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以提升高校知识产权质量,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并通过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和市场化,推动创新成果价值实现。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雪忠教授在题为《中国专利的数量、质量与转化率》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虽然当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有效专利构成不均衡,专利维持时间短,专利转化率不高。他建议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产生高质量的发明,并强化市场的驱动作用,从源头上制定促进转化的政策。
  据介绍,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支持下,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讨会”,会后成立了“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推进组”,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慎金花任组长,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范爱红、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潘卫、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峻岭任副组长。
  会上,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慎金花作了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概况的报告。她介绍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服务模式以及各类型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侧重点,同时她也提出,建立完善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需要从人才培养、基于需求的实践探索、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及同行间协作、共享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推进。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潘卫在报告中对专利信息分析进行了概述;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峻岭在报告中阐述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专利信息服务趋势。作为研讨会的组成部分,与会的各高校图书馆馆长还齐聚 “馆长论坛”,共话专利信息服务的使命与未来。
  此次研讨会也是“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分析与服务研修班”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4日至5日,研修班还邀请专利信息服务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专家学者,采取战略研讨、专家授课、案例分享、操作实战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国高校图书馆有志于专利情报分析与服务工作的馆员150余人,全面系统地传授专利信息分析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