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铸锻件高性能热制造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研讨会在上海交大成功召开[图]

10.08.2016  18:39

2016年8月5日下午,“大型铸锻件高性能热制造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潘健生,上海市科委基地处主管周婧,上重铸锻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国平、副总经理凌进,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林绍萱,上海核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张茂龙,上海汽轮机厂副总工程师沈红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轩福贞,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孙丽珍、材料学院副院长曾小勤等30余位领导及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曾小勤主持。

曾小勤首先介绍了大型铸锻件高性能热制造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背景、意义及目标。为响应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上海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全流程研制应用能力。上海交通大学期望联合重大装备设计、制造及应用等相关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平台将坚持“需求牵引、企业主导、政府扶持、高校支撑”的原则建设发展。

顾剑锋从“建设背景、技术思路、研究基础、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汇报了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将围绕“核电、火电”等高端能源装备用大型铸锻件的研制应用,链接产品的设计、材料研制、加工制造、应用服役等阶段,形成高端装备研制及应用全流程闭环,最终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役”一体化全流程研制应用。

各参会代表分别进行了汇报交流,林绍萱总工介绍了核电站关键设备用大型铸锻件技术需求与展望,李向所长介绍了上重铸锻有限公司技术需求与展望,沈红卫副总工介绍了上海汽轮机厂技术需求与展望,张茂龙副总工介绍了上海核电集团技术需求与展望,轩福贞教授介绍了装备寿命服役预测技术。为平台建设方向提供了思路方向。

在听取报告后,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大型铸锻件材料及加工制造技术瓶颈、核电装备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协创网络平台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潘健生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核电装备技术一直处于仿制落后,再仿制在落后的不利被动局面,我们需要尽快走出仿制的模式,坚持创新发展,形成具有自主权的关键技术。

孙丽珍对上海市科委鼓励建设协同创新网络平台表示感谢,平台是链接技术端与产业端的一张网,为产品制造工艺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保障。

周婧在讲话中指出,上海市科委将鼓励协同利用已经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建设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平台将为上海重大产业全面升级的提供重要保障,是上海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支撑。她对交大牵头筹建的大型铸锻件高性能热制造协同创新网络平台方案表示充分肯定。同时她提出希望平台成员单位之间能真正发生化学反应,深度协同结合,支撑产业发展。

此次大型铸锻件高性能热制造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完善平台建设方案,推动平台尽快实施运行有重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