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车推1个月依旧打车难 核实空车不停难度大

17.05.2015  11:54

  为方便市民早高峰期间乘坐出租车,上月13日起,沪上首推“高峰车”,规定每天约6000辆出租车在高峰时段只接受乘客路面扬招、电调等。措施至今已满月,这一个月来成效如何?执行中遇到哪些问题,又能起到多少作用?

  所谓“高峰车”,是指在每周一至周五早晚高峰时段内,只承接乘客路面扬招、企业叫车电话预约调度和出租汽车营业站接客等业务,不得承接手机打车软件等其他预约业务,按照行政指令实施营运的时段性值班出租汽车。该措施的出台,意在解决因打车软件加剧的路面扬招打车难。那么,高峰打车难得到缓解了吗?

  市民王女士的感受是“依然艰难”。近日,王女士于早高峰期间在宁夏路、凯旋北路路口扬招,但“从8点半站到9点一刻都没打到车”,“高峰车里都是有人的,还有不是高峰车亮着绿灯却不停的”。每天早上由闸北打车到徐汇上班的刘女士坦言,高峰车的标识看不太清楚,“车子开过去了我都看不清车牌号和周几,更别说投诉了”,无奈之下只能使用打车软件叫车。

  一位“周四高峰车”的强生“的哥”告诉记者,公司对于“高峰车”轮值当天空车不停的情况,一旦乘客投诉,将处罚500元,但“至今我身边好像没有同事被罚过”,因为核实难度大。另一位“高峰车”的哥坦言,他每天使用打车软件的频次并不高,但相比以前已经有了一点“惰性”,“以前出租车都在路面上跑,扬招自然也方便,现在很多司机懒了,将车停下来,软件抢到单了再去”。也有司机抱怨,由于不能使用打车软件,他在高峰时段的所得可能会比同行少,“其实我们希望最好大家都不要用打车软件,这样最公平”。

  对于高峰车的执行实效,市民和司机满意度似乎不尽人意。根据市运管部门信息,高峰车措施实施以来,四大出租车公司早高峰电调成功率普遍上升10%,具体的实施效果将进行详细评估,进一步完善。此外还透露,今后蓝色联盟等更多车队及车辆有望加入高峰车队伍。

  政府主管部门能跨前一步,想民所想为民解忧固然该点赞,但如何让高峰车落到实处,谁来监管,靠高峰车是否能真正缓解打车难,都是监管部门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拓宽思路,能否将处罚变成正激励,带动“高峰车”司机的积极性?出租车公司是否可以对“高峰车”制定一定激励方案,让奖励和激励双管齐下,让开“高峰车”变得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还要在加强对打车软件的管理的同时,提升出租信息平台竞争力。据悉,上海出租汽车信息平台即将上线,希望该平台能成为出租车信息的“交汇枢纽”,真正改善市民乘坐出租车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