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佬庄”里的微农经济
高明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这位“农庄庄主”嘴里,经常吐出诸如B2B、B2C、C2B、O2O之类的时髦术语,脑子里装着的也都是“互联网思维”和“平台经济”。
■本报记者 薄小波 金山区有家取名“高佬庄”的农庄,庄主名叫高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明”的现代农民:他联合上海农业旅游经济协会下属数百家农庄打造的“微农游”项目,是第一家覆盖全市的“微农平台”;而即将上线的联合区餐饮协会打造的“餐之道”行业微平台,不仅整合了餐饮业,还尝试农产品销售“线上预订、线下消费提货”的O2O模式,让订单农业进入“微时代”。
2013年,高明因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田头批”而获得上海市“十佳创业新秀”称号。去年,他又以全新的“微农”平台项目入围上海市创业大赛20强,并在决赛中荣获创新创业奖。凭借在电商农业领域的创新,高明成了《上海中小企业》杂志的封面人物,并入选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
农家乐触网升级“田头批”
今年40岁出头的高明,最早是个建筑“包工头”,后来又转行做建筑装潢和景观园林生意。2005年起,他在金山区拿下80亩流转土地办起“高佬庄”,一开始只是想打造园林苗木展示基地,但很快就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接受采访时,高明摆出一堆“高佬庄”出品的新小菜:补血补钙的北欧雪山红莲、抗氧化的冰心紫罗兰……如今,这些“新小菜”都可通过手机预订配送。当然,价格比普通蔬菜要高。
“我搞的农业,一定要有技术含量。”创办“高佬庄”伊始,高明就看准了高附加值农业,重点培育新、奇、特、优农产品。水果冬瓜、黑苦瓜、白丝瓜、黑山药、人参菜、黑土豆、七彩水果番茄等十多种奇特果蔬,很快就让“高佬庄”有了点小名气,160元/公斤的拇指西瓜甚至成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热销产品,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灵活的商业头脑、敏感的市场触觉,让“高佬庄”步步走在了人先。2012年5月,高明搞起了电商农业“田头批”,每天订单量接近百单。
微营销讲座带来意外之喜
2013年9月的一天,一位常来“高佬庄”品尝农家菜的客户推荐高明去听一场“微营销”培训讲座。一开始,高明没把这当回事儿,1980元听课费更让他将信将疑。没想到,坐在台下听了两小时,高明立即打电话给“田头批”负责技术的副总,让他第二天带上电脑去找讲课老师进行更专业的咨询。副总学习了六个小时,当晚,高明就拍板要建“微农平台”——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农产品和农家乐旅游的预订、支付和展示,并为此招聘了五位懂微信的新员工。
2013年12月,高明与上海农业旅游经济协会合作开发的“微农游”项目初现雏形。五个月后,“微农游”完成了内外测试,开始营运,它将全市八区一县的农庄(大中型农家乐)及农业景点上传至平台系统移动手机端,希望成为覆盖沪郊及长三角农业旅游资源的“农游携程”。
紧接着,高明又联合区餐饮协会打造“餐之道”行业微平台,金山区主要餐饮饭店的预订、点菜均可通过手机解决。同时,通过尝试“线上预订、线下消费提货”的O2O模式,他又将“田头批”特色蔬果的推广销售与饭店净菜供应对接起来,与商家合作中的扣点返利将成为“田头批”新的盈利点。自打办起了“高佬庄”,高明最常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央视七套的《致富经》和央视二套的《生财有道》,对国内电商巨头的动向也一直很关注。在这位“庄主”嘴里,经常吐出诸如B2B、B2C、O2O之类的时髦术语,脑子里装着的也都是“互联网思维”和“平台经济”。
按照高明的设想,“微农游”和“餐之道”项目将形成“C2B+O2O+食物社区”运作模式,即以C2B预售解决前端的生产供应,以O2O模式解决产品体验问题,再通过“食物社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有了“微农平台”,今年将是“田头批”宅配业务发展元年,目前项目已进入线上线下市场布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