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榜单令校长们又爱又恨 专家:是否过于"简单粗暴"

08.07.2015  06:55

  东方网7月8日消息:复旦、上海交大综合评价录取名单前晚公示,上海高中排行新榜单随即在网上热传。多家微信公众号细数沪上高中学校被两校录取的考生数量,并以此为依据,解读高中的排位变化。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明年上海高考将推行一二本批次合并,因此这些知名高校今年自主招生的录取人数,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衡量“重点高中”办学成果的新标杆,令家长们格外关注,更让校长们又爱又恨。有专家质疑,这样的排行是否过于“简单粗暴”,另类“升学率”究竟要把学校引向何方?

   录取人数成新标杆

  2015年复旦、上海交大在沪综合录取考生名单前晚公布,其中,复旦录取542人,上海交大录取659人。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示的名单中,考生的先后顺序并无任何排列规律,但一些机构迅速统计出部分高中被两校录取的考生总人数,进而发布“2015上海高中50强报告”,甚至提出高中“四大名校”要重新定义。

  记者发现,尽管大家依据的都是考试院公布的同一份复旦、上海交大综合录取考生名单,但在不同的榜单里,同一所高中学校竟出现了不同的排位。例如在一份榜单上,上海中学和华东师大二附中以139人的总数并列第一,复旦附中99人排第二,七宝中学94人位列第三,上海交大附中78人排第四。而在另一份榜单中,华东师大二附中却以145人的总数位列榜首,上海中学139人排第二,复旦附中99人位居第三,上海交大附中96人排第四,七宝中学位列第五。原来,华东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交大附中位次的变化,缘于后者在统计时,加入了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和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的录取人数。

  不少初二学生的家长都特地收藏起这些榜单,以便孩子报考高中时做参考。“今后,上海高考一二本批次合并,名校自主招生的录取人数将成为我们选择高中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家长陈先生说。

  但这些榜单出炉后,随即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学校的进口直接决定了出口,只看绝对人数无法考察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水平,不能体现教育的‘加工能力’。”还有网友提出,“如果结合学校的高考人数再排序,会更有说服力”、“统计人数时,部分高中分校的录取人数应该单列,学籍号不同,统计口径也应该不一样”。

  事实上,自从上月高考分数公布后,各类形形色色的高中排行榜单就层出不穷。从“2015年上海各大高中一本率排行统计”,到根据清华北大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人数而排出的“2015上海顶级牛校榜”,再到“2015上海高中50强报告”……每一次与高考有关的名单公示,就会有一些民间新榜单出炉。不少高中校长直言,一些道听途说的民间榜单令学校不堪其扰。“曾经有媒体发布网上热传的重点高中升学率民间榜单,其中许多数据是错误的,弄得学校很被动。”有校长说。

   新榜单的导向何在

  面对自主招生新榜单,排行上升的学校自然“脸上有光”,排行下跌的学校则危机感重重。“对于这张新榜单,我们是又爱又恨,因为一旦提到升学率,学校根本无法淡定。现在我们做校长的,甚至在私下里总结出一句心得——只讲高考分数明天不好过,但不讲高考分数今天就不好过。”有位校长告诉记者,看过榜单后,他当天下午就召集副校长等三位校领导商量应对措施。考虑到今年复旦大学综合评价上海地区面试入围资格线是理科488分,“我们排摸了一下学校新高三处于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情况,接下来就要在暑假开展针对性辅导。”该校长无奈地说,不管学生有多少个性特长,要想进入这两所名校,必须先迈过高考分数这道槛,“考高分才是王道,现实就是如此”。“这些榜单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头顶,我们都很紧张。”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在互联网时代,榜单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很广,排位解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明年的招生。

  有校长质疑,将自主招生录取人数作为另一种“升学率”,这样的排行榜是否过于“简单粗暴”,它究竟要把学校引向何方?“说到底,这种排行榜宣扬的还是升学率的比拼,让高中去拼命应试追高分、抢生源,而不是引导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有校长表示,尽管社会和学校难以避免关注学生的升学情况,但若高中学校一味地将目光牢牢盯住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的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未免太过狭隘。若在招生季将自主招生成绩作为宣传学校的有力手段,更显得过于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