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戏学校杂技节目获国际大赛金奖

26.02.2017  12:01

原标题:马戏学校里的少年们

图片说明:这只充满力量的手掌,来自一位十岁女孩。

图片说明:去年九月刚入学的新生们,正处于基本功规范训练阶段。

图片说明:提前完成了教练规定的训练量,小家伙们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默默跑到一旁互相监督做其他训练。

图片说明:一位女同学在刻苦训练“转毯”。

图片说明:学生们说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互相秀肌肉。

图片说明:英语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文化课,因为他们觉得学好一门外语可以为日后的出国演出提供很多便利。

图片说明:比起宿舍里的床,这张熟悉的垫子更能让人睡得安稳。

图片说明:午休时,安尼卡尔同学在练功房一角独自训练软钢丝。

图片说明:杂技表演中担任底座的同学腰部经常会疲劳,队友帮忙按摩腰腿。

图片说明:姑娘们最开始从顶一个小棍子开始掌握平衡感,后来慢慢加上小瓶子、小杯子。

图片说明:“高车踢碗”项目对平衡性的要求很高。

      东方网2月26日消息:6:00起床、6:40开始早功、7:40吃早餐、继续训练、吃午饭、午休、文化课、晚自习……这就是马戏学校学生们的日常,哪怕是刚刚拿了国际金奖的冠军,也不能例外。
  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马戏节比赛中,上海市马戏学校的4位新疆学生代表中国参赛,凭杂技节目《担当》(抖杠),获得大赛唯一金奖及三项组委会特别奖。
  创建于1989年的上海市马戏学校是中国最早的杂技艺术专业学校,目前共有10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其中包括50多名来自新疆的学生。
  杂技表演有很多高难度技巧动作,训练的艰苦性不言而喻。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午休时间,仍能在练功房各个角落看到不少学生刻苦训练的身影。
  训练虽苦,好在有同伴们的鼓励和支持。长期同吃同住同训练,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同亲人一般。你帮我拉伸、我帮你计时、学了新动作互相督促练习,一旦谁受了伤,大伙简直比自己受伤还要着急。
  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伤病在所难免。用学员们自己的话说,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对杂技的爱”。今年即将毕业的新疆男孩沙达木此前不慎手臂受伤,改练侧重手部技巧的弹球项目。他每天5:30就到练功房训练,四个月后,就能熟练使用3个球表演。现在,他已经可以同时掌控7个球,他希望到毕业的时候,球的数量能达到11个。他还有个更大的梦想:继续来上海求学,考上上海戏剧学院,走向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