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马人才培养踏上新征程 上海市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连日来在高校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给广大师生以昂扬奋发的动力。11月3日,来自沪上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导师及优秀学生代表齐聚东华,参加上海市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对话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150余名与会者共同探讨全面育人格局下,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新途径。
此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耿绍宁,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东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生部主任舒慧生等出席。
论坛上,2016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入选者获表彰,共有来自上海5所高校的3位博士研究生、6位硕士研究生及其导师获此殊荣。“登峰计划”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学位办于2013年起共同实施,旨在促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人才。
与会专家围绕“全面育人: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新途径”主题作主题报告。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钰民说,高层次人才培养要和学科建设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指出,人才培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根据实践和事实的发展,把实践转化为理论。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坚持创新,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指委委员、上海市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宋进谈到,学科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人才培养,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育人能力。历史维度上,以马克思理论学科发展基础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支撑本科思政专业育人、支撑本专业硕博育人,坚持多学科育人和全员育人。发展维度上,要有问题导向、问题意识,依托高峰高原计划、登峰计划、示范马院建设等平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世界维度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育人方面应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通过多渠道实践,让世界关注中国、认识中国、研究中国。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在会上表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适应高校“双一流”建设,从“增量”发展转向“提质”发展,从“补短板”走向“扬长板”,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在创新中国理论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这一载体,发现更多年轻学者,掀起更高学习热情,并以协同创新为特色,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高峰学科建设,推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的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努力实现从高校思政课的支撑学科到创新中国理论的支柱学科转变;从国家扶持的弱势学科向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优势学科转变;从立足国内的特殊门类学科向面向世界的开放学科转变。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载体及平台,此次论坛对东华大学及上海高校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交流的契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让广大青年学子学理论、爱理论、用理论、信理论,进而培养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水平的提升一定会为社会主义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致辞)
在院长和学生分论坛上,师生们就“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同城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青年成长”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主题进行热烈讨论。
(论坛主题报告现场)
(“登峰计划”获奖研究生受表彰)
(“登峰计划”获奖导师受表彰)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谭勇说,参加此次论坛很有收获,不仅交流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领略到兄弟高校研究生的风采,了解他们目前关注的研究领域,打开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视野。专家报告令人鼓舞,一定要努力踏实地学习,身体力行地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年“研究员”“宣传员”,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自己将大有作为。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王治东教授告诉记者,当前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要注重吸纳十九大精神等一批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学习和研究阐释,与时俱进地凝练研究方向,切实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质量。十九大召开以来,东华大学成立“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依托各学术高地,正逐步形成自身研究特色,带动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促进京沪之间、校际之间、海内海外之间高层次学术交流,并努力向新型智库迈进,在政策建言、战略研究、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积极功能。
据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本届论坛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一次学术和思想的盛会,为各高校开创了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论坛服务于上海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学术成长,着眼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助力于各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为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