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

26.09.2017  18:35

      九月下旬的上海正值秋风送爽、叠翠流金的好时节。2017年9月23日,由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国定路校区红瓦楼开幕。与会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百余人济济一堂,共享盛会。

      在论坛开幕式上,章忠民院长致欢迎辞。章忠民教授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学科建设和硕博学科点的布局情况,同时鼓励青年才俊报考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或来学院做博士后。随后郑春荣教授代表学校职能部门致辞,郑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在读研究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向来宾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预祝大会圆满召开。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思政课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指委委员、上海市思政课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执委主任委员高国希教授讲述了上海东北片区三大高校紧密联合的一贯传统,表达了兄弟院校对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这样一个盛大的全国性的研究生论坛的赞誉,同时强调了以文会友,以论坛作为学术平台增进全国各地莘莘学子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意义。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鲁品越以数据说话,突出了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小而精的特点。并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勉励参会的青年学者和在读研究生们再接再砺,承担起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添砖加瓦的光荣使命。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孔明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汪青松教授。大会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刘晓音老师主持。 

        在学生代表发言的环节,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翟盈丽同学对上财马院为全国研究生提供一个优质的交流学术、接触权威专家的平台表示感谢,并与参会的研究生们共勉。她表示:“学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新,研究生作为集聚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青年群体,既是助推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又是繁荣学术与文化的重要主体。”希望大家“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时代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在学术道路耐得住寂寞、扛得住磨炼,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郭世军同学表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新成果,同时又是立足世界,适用全球的理论创造。实践出真知,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在理论上要有创新。在党的十九大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到来前夕,大家齐聚一堂,对于我们交流、梳理、总结党和国家近五年来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大有裨益。

      论坛开幕式致辞结束之后,与会的专家们依次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章忠民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研究”的报告;鲁品越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明基因的变革”的报告;孔明安教授作了题为“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研究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的报告;汪青松教授作了题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新理论”的报告;高国希教授作报告学术总结陈词。 

      下半场的论坛围绕四大主题分设四个分论坛。这四大主题分别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自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习近平经济战略思想。与会的青年学者和在读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参会论文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和其他与会者展开了精彩的研讨,大家切磋热烈、交锋有度,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学者谦逊好学、博闻广识的良好风貌。分论坛分别由高国希教授、张远新教授、马拥军教授、徐家林教授担任主持人,由冯金华教授、刘光锋教授、裴学进教授、范静副教授分别担任评论人。资深专家对每个同学的发言一一做了精辟的点评,指出了论文的创新和亮点,并给出了修改或继续研究的建议。

      在各分论坛研讨结束后,大会进入闭幕式环节。首先,四个分论坛的同学代表阐述了各个发言者的主要观点和学术亮点,以及参会同学的感受和期望。随后,大会进入颁奖典礼环节,本次论坛从160多篇参会论文中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章忠民院长宣读了获奖同学名单,分别由高国希、张远新、马拥军、刘光锋、裴学进教授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闭幕式上,章忠民院长称赞与会学子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探索精神和新时代性的自信,又有现实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并勉励与会的莘莘学子,再接再励、勇攀学术高峰,学习、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境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孙荣臻 刘晓音    供图:韩跃 叶琦甄 编审:李卫  收稿日期:2017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