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研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蒙 体悟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学院开展“读经典 学党史”师生红色经典研读会

27.04.2021  11:23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经济学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经济学院初心党员活动室举办以“读经典、学党史”为主题的师生红色经典研读会。会议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经济史学系教授王昉主持,学院经济史学系师生参加了研读会。

 

王昉教授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红色经典100部推荐读物”中谈敏教授的著作《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该著作相关研究起步于1992年,前后持续20余年。谈敏教授综合多学科视界,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对1917-1919年间国内涉及马克思学说、社会主义思潮和经济学研究等领域的报刊文章和著作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概括,最终形成3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王昉教授选择这套经典丛书进行研读,旨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引领师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道路选择的历史背景有更明晰的认识。

首先,王昉教授带领学生研读了著作第九编综述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启蒙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若干启示做了详细介绍。同时结合原文,以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的著述为例,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前期过程与发展脉络。进而,王昉教授对如何读经典党史著作做了分享。她提到,面对内容宏大、史料繁多的经典著作,首先要把握其基本主线,了解著作的宏观框架;另一方面在研读的过程中要学习其理论分析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鼓励学生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接下来,参与研讨会的学生根据会前的预习准备分别介绍了该书前八编的重要内容和读后感想。杨炬明以时间和近代史料为基本线索,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毕鹏飞分享了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陈晓伟通过李大钊与其他学者的论述对比,强调了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盛晓宙以近代报刊传播的两个基本问题为切入点,对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做了论述;李艳在盛晓宙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分享了亲梁启超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讨论;宗石彦则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背景资料、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内容的变化趋势做了分享。

经济史学系刘凝霜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对大家认真研读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并提出学习经典著作时,要学习借鉴其写作手法,增强理论提炼能力和思想分析性。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一场以书为媒、以史为题的师生红色经典研读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接受了党史学习教育,这样渗透性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党史教育入脑、入心、入行。会后,同学们纷纷点赞这样阅读与分享相结合的研读讨论形式,认为这种深入研读的方式更能够加深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影响的理解,进一步读懂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更好地激励吾辈青年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济学院党委以“七个篇章欢庆建党百周年 不忘初心团结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精心策划“缅怀篇、铭记篇、礼赞篇、资政篇、同心篇、奋进篇、接力篇”等七个篇章,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重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传承红色基因和精神使命。本次研读会属其中铭记篇章,通过研读经典党史文献书籍、参观红色经典学习教育场馆、聆听老一辈革命家讲党课等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党员铭记百年党史,传承初心使命。

学生感悟

杨炬明:值此全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王昉老师组织我们经济史学系的师生开展研读会。在红色经典研读中,老师与同学共聚一堂,研读经典著作,抒发内心感想,相互交流思想。通过研读红色经典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毕鹏飞:谈敏教授运用了翔实的史料向我们系统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觉得谈敏教授坚持学术信念、重视考证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这次读书会也启发我要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多读经典著作。

盛晓宙:这次读书报告会使我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曲折过程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这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整场报告会过程有序,内容充实,使我受益良多;希望以后能与大家进一步交流读书的学习体会。

宗石彦:谈敏教授的著作内容非常详实,也比较厚重,采用研读会的形式,先由王老师领读关键信息,然后由我们每位同学分章节汇报,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家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同时每位同学对于自己汇报的章节也可以有一个细致地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式,也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启蒙传播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李艳:这种座谈交流式的读书会形式让人感觉氛围比较活跃,我们可以经过知识的交流,引起思维的碰撞,启发深层次的思考;其次,通过深入阅读经典图书,能够让我们对习以为常、广为人知的历史背景有更丰富、详实和全面的认知。追随经典著作,回顾百年历史,我们从中真正认识到中国人民在创造经典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和无穷智慧!

张宁:读书分享学习形式,不但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同时能够让我们深入研读所学教材,提升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陈晓伟:这种读书会可以让大家从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中短暂逃离,静下心阅读经典。同时大家相互交流,各自分享自己精读的部分,有助于我们了解全书的概况,拓宽我们的视野。

  (供稿:王晓博(学)供图:张宁(学)、宋玥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1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