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交大公开征集“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
10年后,不会再有各种烦人的口令、密码,靠视网膜扫描、心跳和声音识别技术就能将不同的人区分开来;20年后,量子计算机进入实用阶段,眼罩式显示器成为个人计算机配置的主流模式;30年后,白令海峡建成海底隧道,环球高速公路网建成;50年后,超级计算机只有一块方糖那么大,人类头颅可以整体移植,有人将自己冷冻起来“移民”到未来……这些或许会是人类的未来,或许不是。它们来自于今天人类的美好憧憬、合理想象、科学预测。
为纪念建校12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启动了一项庞大的科学预见征集活动,希望征集遴选出“面向未来120项科学预见”,集中国内外科研翘楚、产业精英、师生医护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共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共同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社会各界可进入上海交大主页热点专题查看活动介绍( www.sjtu.edu.cn/120kjyj ),将科技预见创意发至 [email protected] 。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2015年7月30日。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介绍说,这是国内高校首次尝试科技预见,希望通过与其他高校协同合作,在科技领域倡导奇思妙想,走出一条高校科技预见的探索之路,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关注未来影响世界格局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科技进展。
这次科技预见征集范围将包括数理、化学、生命、制造、材料、信息、资源环境、能源、医学等领域,注重多学科协同;点面结合,既有面向专家学者的重点征集,也有通过信息网络向社会公开征集,鼓励专家教授基于自身专业背景和研究成果“落地型”科技预见,也鼓励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发散性思维,提供“畅想型”科技预见。
从今年秋季起,上海交大将举办科技预见系列论坛,邀约开阔视野、思维活跃的专家学者,提出并探讨科技预见。经过前期组织筹备,上海交大已成立了9个领域专家组、工作组。在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季节,将发布120项未来科技预见建议,并将征集的部分优秀科技预见封入时间胶囊,在数十年后渐次开启。希望以此鼓励创新、超前思考和预判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未来的大学文化。
科技预见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途径。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周岱教授介绍说,欧美发达国家大都有对于科技预见的研究。2012年,美国《大众机械》月刊对未来110年的科技发展进行大胆预测。2013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提出12项将对2025年的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2015年3月,世界著名技术预测与创新专家丹尼尔?伯勒斯提出未来5年中25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日本有对于对未来30年技术预见的持续研究,每5年做一次局部调整。中国同样对科技预见工作给予充分关注。2011年,中国科学院开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测研究。2015年1月,由互联网界、投资界、科技界同发起的中国创立未来论坛 就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进行交流和预测。
来源:人民网 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