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交大启动“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征集工作”

09.06.2015  18:22

“……它走出两三海里远,后面拖着一条磷光的尾巴……忽然间,这个怪物从天边的尽头,以惊人的速度突然向林肯号冲来……”这只“海底怪物”便是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一艘可以无限航行的潜艇,在这本写于1869年的小说中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然而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仅仅60年后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就开始了首次试航。这艘几乎可以无限航行的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号。看似天马行空的科学幻想却成为了准确的科学预测,未来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美好的憧憬、合理的想象、科学的预测或将成为未来科学发展的指南。面对灿烂的未来,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在交大李政道图书馆正式宣布,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启动“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征集工作”,并将在建校120周年之际,公布对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思考和科技预见。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上海高校首次尝试科技预见,交大方面将综合考虑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鼓励校内外师生和各方面专家的积极参与。既鼓励专家教授基于自身专业背景和研究成果“落地型”科技预见,也鼓励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发散性思维,提供“畅想型”科技预见。  

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征集工作以“三个面向、两度结合”为基本思路。面向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需求,关注战略性技术领域与颠覆性技术;面向世界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关注战略性基础领域和突破性科学方向;面向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关注亟待突破的瓶颈性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同时,注重科技预见深度与广度的结合,鼓励通过有视野宽度和纵向深度的思考,提出转折性的全链条式技术预见和颠覆性科技预见。  

在征集范围上,包括数理、化学、生命、制造、材料、信息、资源环境、能源、医学等领域,注重多学科协同。如在城市建设与海洋工程领域,气候条件恶化、海平面上升、水患严重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未来都市将从陆基(land-based)城市发展转向拥有资源丰富、景观优美的水域空间(water-based)发展,向海湾、近海、外海、深海建设水上城镇或水上综合体,用于聚居生活、休闲度假、蓝色生态生产、自由贸易、海洋开发等。又如基于脑科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大自然语言学,关注与动物、植物进行沟通交流,实现与天地万物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更深更广地探知大自然奥秘,更好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世界。  

在征集方式上,采用点面结合的征集方式,面向专家学者的重点征集与校内外公开征集相结合。面上开放征集,运用信息网络,公开征集未来技术预见建议。点上重点征集,邀约开阔视野、思维活跃的专家学者,提出科技预见。上海交通大学经过前期组织筹备,日前正式启动科技预见工作,成立分领域专家组、工作组,全面开展征集工作。在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季节,将发布120项未来科技预见建议,并将征集的部分优秀科技预见封入时间胶囊,在数十年后渐次开启。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指出,上海交大此次科技预见工作具有多重意义。立足交大,以120周年校庆为契机,体现交大的研究特色,提升交大创新能力;与相关兄弟高校协同合作,在科技领域倡导奇思妙想,走出一条高校科技预见的探索之路,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放眼世界,关注未来影响世界格局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科技进展,倡导以人文精神和情怀,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技未来。  

科技预见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途径。2012年,美国《大众机械》月刊对未来110年的科技发展进行大胆预测。2013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提出12项将对2025年的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2015年3月,世界著名技术预测与创新专家丹尼尔•伯勒斯提出未来5年中25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中国同样对科技预见工作给予充分关注。2011年,中国科学院开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测研究。今年1月,由互联网界、投资界、科技界同发起的中国创立未来论坛就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进行交流和预测。  

如今,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科技预见也在改变人类未来、改善社会生活、革新关键技术、建设国家(地区)创新体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大家可进入上海交大主页热点专题查看活动介绍(www.sjtu.edu.cn/120kjyj),也可将科技预见创意发至 [email protected] 。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2015年7月30日。

来源:上海热线 2015.06.09 

原文: 交大启动“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征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