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项目式实践课程,提高研究生综合工程能力

24.09.2016  00:11

9月14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第二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项目展,来自6个班级的9组项目团队展示了设计作品并进行了答辩。项目展由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冠名,并得到了通用中国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电动爬楼运输机

多功能羽毛球发球机

基于安卓平台的投射机器人

基于机器视觉的可移动四自由度家庭服务机器人

学生们通过现场实物和视频向评委及观众介绍精心完成的作品:集娱乐和训练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羽毛球发球机、收拾餐桌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多种发球模式的自动瞄准发球机、基于安卓平台的投射机器人、实现茶叶蛋全自动制作的自动煮茶叶蛋机、辅助人搬运重物上楼的电动爬楼运输机、应用于汽车空气滤清器滤芯生产工厂中的滤芯修边机、集室内锻炼骑行与虚拟游戏比赛于一体的自行车智能训练台、移动式辐射探测智能小车,一件件作品充满了无限创意。项目组学生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听取评委意见。

基于中式烹饪菜肴工艺的“烩煮类”智能烹饪系统-自动煮茶叶蛋机

空气滤清器滤芯修边机

移动式辐射探测平台

羽毛球自动瞄准发球机

自行车智能训练台

经现场展示和公开答辩,最终,活动评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多功能羽毛球发球机项目”荣获最佳人气奖;闫维新、盛鑫军、张执南获最佳指导教师奖,莫锦秋获最佳人气项目指导教师奖。

课程项目展是机械动力学院为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所需的全局概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重要环节。项目组成员在3-4个月的时间里体验市场调研、概念设计、技术评审等工程产品开发过程,并在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共同完成来自企业与实际的工程项目。机械动力学院院长奚立峰指出,通过课程项目展的方式,学生体验了从产品设计到制作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严谨的科研工作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打造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继2015年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项目展获校企好评后,学院再次举办项目展,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学院,机械动力学院致力于教育部研究生一级学科的教学改革和高素质优秀工程人才的培养,借鉴美国普渡大学、密西根大学等国外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引入项目式教学方法,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和《复杂动力系统的设计与实践》两门实践课程,融入企业实际需求,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构建企业、高校联合参与工程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在解决企业实际工程应用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指导与评审,将企业界的反馈与指导评价融入课程项目,也更加强了产学合作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多赢”。

未来实践课程将深入挖掘和对接市场需求,推进企业深度参与,拓宽交叉学科项目设计,促进更多同学更深入地参与课程,并促进项目产品在市场投入应用,通过实践课程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高校、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成长为企业的创新主力。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来旭春、GE中国研发中心王海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叶解勋、上海电气电站集团郑登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杨根科、机械动力学院院长奚立峰、副院长熊振华、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朱利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系系主任代彦军、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实践基地负责老师王彤参加了课程项目评选活动。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电动爬楼运输机》,指导教师:盛鑫军、张执南,参与学生:王剑虹、王炳琪、熊思华、武戈、杨小波;

基于机器视觉的可移动四自由度家庭服务机器人》,指导教师:闫维新,参与学生:叶程霖、董龙腾、史玉龙、姚震、张梦怡、王恒。

二等奖:

基于安卓平台的投射机器人》,指导教师:罗磊,参与学生:马志宏、蓝捷、刘烨彬、胡一星、刘鹏;

《基于中式烹饪菜肴工艺的“烩煮类”智能烹饪系统-自动煮茶叶蛋机》,指导教师:闫维新,参与学生:孙世旭、王鹤、刘松涛、陆翔、黎聪、卞诗怡;

羽毛球自动瞄准发球机》,指导教师:莫锦秋,参与学生:胡鸿彬、吴林立梓、曹明玮、江列霖。

三等奖:

自行车智能训练台》,指导教师:晋欣桥,参与学生:孙舒畅、饶开源、李畏、杨贤沛;

空气滤清器滤芯修边机》,指导教师:盛鑫军、张执南,参与学生:高利明、尤佳欣、罗炜智、朱恩泽、刘星晨;

多功能羽毛球发球机》,指导教师:莫锦秋,参与学生:荣健,王池平,赵振亮,刘昊;

移动式辐射探测平台》,指导教师:方俊华,参与学生:刘昺轶、郑玉涛、章明德、乔翼飞、毕春雨。

最佳人气奖: 多功能羽毛球发球机项目

最佳指导教师奖: 闫维新、盛鑫军、张执南

最佳人气项目指导教师: 莫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