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体验16号线大客流:车辆和管理跟不上 安全效率都会打折扣

10.08.2015  22:45

通,特大型城市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既是复杂的经济问题,更是迫切的民生问题。如何在下一个五年,把城市综合交通中最突出的短板补上,是市委、市政府在研究上海"十三五"发展过程中最关注的工作之一。连日来,市委书记韩正针对市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城市交通难点问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并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各方对上海"十三五"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建议。
 

8月4号一大早,韩正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轻车简从,来到备受乘客抱怨的轨交16号线鹤沙航城站,察看站台和排队通道的监控视频,详细了解车站限流情况。

韩书记 :这是今天早上的几点?
工作人员 :七点19分。
韩书记 :最高峰的时候,没有人下来,只有人上去?
工作人员 :对。
韩书记 :这样源源不断的要保持多长时间?
工作人员 :早晨起码一个小时
韩书记 :这个客流量很大。


工作人员说,鹤沙航城站早晚高峰都会出现潮汐式的大客流,而16号线的3节编组满载也只有1100人左右,加上运行间隔要5到8分钟,运能严重不足,为避免站台过度拥挤只得限流。乘客顶着暑热高温,有时要排队45分钟才能进站。 世纪大道站是上海轨交全网唯一的四线换乘车站。

在换乘通道里,韩正边走边看,了解客流对冲的隐患点,并听取当班轨交民警的建议。站长姜伟君坦率地告诉市领导,四线换乘/车站压力太大了,高峰时客流从众多入口集中涌进,隐患非常大。

目前,上海15条轨交线总长577公里,日均客流超过900万人次,规模已是世界第一。但韩正指出,上海轨交的运行效率与网络规模暂不匹配。线路建得再多、面条拉得再长,车辆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安全和效率都会打折扣。"十三五"上海要突出完善大容量轨交网络,核心是增能、扩能、增效。把更大精力投入到管理上,而不是片面追求建设里程。

上海电视台记者庄毅、丁元骐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