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将引导支持破解"睡眠专利" 孙建平:鼓励成功试错

08.07.2015  06:55

原标题:静安将引导支持破解“睡眠专利

  

  ——静安区委书记孙建平/晨报记者竺钢

  晨报记者张昱欣

  静安没有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只有依托中心城区交通便利、环境雅致、信息化程度高和商业商务配套齐全等优势,将创新生态软环境做到最好,给企业提供最好的土壤、空气和养分。刚刚被中央组织部授予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静安区委书记孙建平,用了“好雨知时节”来诠释政府在科创建设方面的角色。

  “前段时间座谈时,企业的诉求是希望政府管理‘慢一拍’,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管理放开、大胆试验,我们正在用这16个字在各项工作中改变政府部门的思想认识和习惯。”孙建平表示,静安区现代服务经济产业发展已达相当程度,继续纵深提升发展,已经面临发展瓶颈。如何突破靠土地、靠投资、靠规模扩大带动发展的模式,如何以自主创新激活产业经济存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静安科技创新破题的重要方向。

  “国内很多‘睡眠专利’都是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导一导后就活起来了,整个社会都知道它是非常好的事儿,静安愿意出钱,我们将考虑与市相关部门合作,鼓励大家去找这些沉睡的、缺乏有效转化的科技专利成果,静安能用的就给予支持。

   ◎科技创新体系

  建大都市“科创最佳实践区

  今年3月26日,市委书记韩正在静安区调研时,走进上海创客中心,与年轻的创新创业者们交流。“我们建设科创中心,并不仅限于我们自己要做什么、我们自己打算怎么做,而是欢迎大家一起参与。我们要为各方共同参与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开放、开放、再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中,吸引和集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韩正当时表示,静安区是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之地,要大胆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和服务模式;自贸区改革创新的经验,只要不涉及法律授权,都要积极辐射推广。

  被寄予了厚望,具体怎么做?静安区还是先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在孙建平看来,上海各个区县的科创资源优势各有不同,在很多人眼里,身处上海最中心、最繁华商业圈的静安区有着太多让人羡慕的先天优势。然而,从传统科技创新角度来看,静安并不是一个拥有较多科技资源的地区——只有一所高校,上海戏剧学院,科研院所也很少,产业结构又比较单一。从静安区的区情来看,则具备以下六个特点:经济体量巨大、区域环境好,但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聚集效应;跨国公司多,但外资研发中心缺乏;科技企业对区域贡献逐年递增,但科技创新资源缺乏;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但与科技融合不足;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但与静安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在探索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静安要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和自身特色,而不是非得要跟别人来比传统的知识产权有多少、获得科技进步奖励有多少,因为这些都还是比较表面化的东西。如果成果仅仅只是一个摆设但不能转化,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在经济、社会的主战场上,把科技创新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才是最为迫切的。”孙建平举例说,美国的创新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大型园区为主的硅谷模式,二是纽约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的“碎片空间”,企业既可方便获得金融方面的支持,又可享受相对低廉的创业成本,从而迅速形成全新模式。“静安和纽约的科创模式特别像,所以静安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我们政府只做政府必须要做的,该做的,充分认清能力的有限,保证企业所必须、政府又能够做好的。”孙建平说,在这方面,静安有先天优势。首先是“三心叠合”——科创、金融、时尚中心叠合,所以这样的创新很生动,也抓住了市场需求,离市场、需求、金融很近,这些都会很方便。“初创企业前20个月比较喜欢市中心,方便获得社会的关注、市场的需求、各方面的关注、金融的关注、交通的便捷,交流酝酿的时候一定是在市中心。

  今年5月,静安区政府与上海宝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本区首个天使基金,这也标志着静安区拉开了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软环境的序幕。根据协议,宝华集团将出资500万元,设立静宝天使基金(一期),以科创项目为主导,重点扶持静安区内“互联网+”、科技服务、文化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项目,推动静安区的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建设静安特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金融服务是重要一环。作为上海首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也于近日率先与静安区开展了科创金融先行先试和产品与服务创新落地的合作。首单科技创新金融项目已经取得落地成果,华瑞银行为静安区科技型企业“云健康”基因测序项目量身定制了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运用了投贷联动创新模式,首笔5000万元授信已经发放到位。

  孙建平表示,静安科技创新应该依托自身区域优势,扬长避短,坚持国际化、前瞻性,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引领,关注应用性、组合式的科技创新,通过聚焦“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区”、“金融产业的集成创新区”、“文化创意的高端集聚区”的实践,围绕科技、金融、文化等产业深化融合,着力构建具有静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都市核心商务区的“科技创新最佳实践区”。

   ◎生态圈理念

  宽容失败,不以结果论英雄

  在专访中,孙建平多次提到了静安区的科创“生态圈”建设。在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方面,静安着力于培育静安特色“众创生态圈”。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推动技术、文化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为金融、商业、时尚、传媒及生活服务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实现“1”变成“N”的应用创新。发挥静安区资源集聚、整合和辐射的综合效应,挖掘存量楼宇资源,推进创客团队、创意企业、创业人群与资本结合的开放型、共享型众创空间建设。

  科创中心目前面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在整个过程中,如何面对失败是在评价考量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确的创新观就是要面对创新失败,所以我们不叫创新失败,而叫成功试错,把这种观念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很好地去认识和把握,整个地区是宽容失败的,不是以结果论英雄。”这不是停留在口头上,静安已有一个想法,“国内很多‘睡眠专利’都是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导一导后就活起来了,整个社会都知道它是非常好的事儿,静安愿意出钱,我们将考虑与市相关部门合作,鼓励大家去找这些沉睡的、缺乏有效转化的科技专利成果,静安能用的就给予支持。”孙建平认为,目前科创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把钱变成纸的能力很强,再把纸变成钱的能力很弱,“‘睡眠专利’,如果有人能把它激活,激活了我们给奖励,希望这样做可以引起社会关注,我们不再是把钱变纸,更要把纸变钱,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结合静安的特点,静安将尤其关注城市管理技术、商业运行模式、金融服务等领域先进的转化成果。

  而在实践方面,静安“宽容失败”的整体氛围也已有所体现。在刚刚完成终期评估的第一届静安区公益创投项目中,涌现了一批富有创新理念、具有实践价值的公益品牌项目。十余个公益创投项目分别得到来自慈善基金会静安分会和区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但在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中也发现,个别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阻碍,反映出项目在前期需求调研、服务对象召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执行组织在项目管理能力、团队稳定性等方面的欠缺。根据评估机构建议,今年在征集筛选项目时,政府部门还邀请具备该领域实务经验、熟悉相关政策的专家加入,一同核实服务需求量和可行性,为项目提供专业辅导支撑。

   ◎城市更新实践

  探索中体现“科技静安”特色

  也许会有人认为,科创中心建设太“高大上”,与老百姓关系不大。在静安,面对新一轮的城市更新,科创的力量正在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孙建平举例说,曾经的锦沧文华大酒店,因建筑层高过低、空间狭窄、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绿色环保功能缺失、地下空间利用不足等。这些问题使楼宇改造出现了功能瓶颈。经与在美国纽约、芝加哥、费城等地拥有丰富楼宇改造经验的美国宋腾汤马赛帝(Thornton-Tomasetti)结构工程事务所和美国Gensler 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研究,运用成熟的现代建筑科技工艺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建筑结构“4改3”技术(即4层变3层)增加楼宇层高,打开空间;用先进的技术解决地下空间再改造,扩大地下空间面积和利用效率;按国际绿色楼宇标准实现楼宇环保绿色指标;用数字化科技实现楼宇数字化全覆盖等等。运用上述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楼宇标准,从而为区域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高端业态的导入奠定坚实基础。静安努力探索在城市更新实践中体现“科技静安”的特色。

  而今后,静安还将大力推进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在静安区经济、社会领域的率先试点应用,打造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区。围绕传统商业的能力提升和模式创新,鼓励商家引入大数据、电子标签、智能货架、新型展示等新技术,推动购物便利化和体验性。探索建立“智能出行综合解决方案”,重点突破智能泊车和道路车流引导技术。鼓励居民积极运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开展智能家居、远程教育、电子商务、智慧养老等方面的应用,构筑居民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