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培养公务员新招 导师带徒"复制"基层好干部

10.08.2014  22:16

  8月10日消息:基层好干部的成长路径是否可以复制?前天,静安区正式启动实施“公务员导师带徒工作”计划,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科级公务员将正式签约老法师“拜师学艺”,这些老法师全部来自基层一线,经验丰富能力强。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静安区委广泛征求意见发现:近几年,青年公务员学历高、知识新、思维活,但由于来源和经历相对比较单一,普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方法;在基层一线,有许多会讲群众语言、善做群众工作,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老法师,他们之中不乏各类先进。如何将“好干部”身上的优势资源复制、移植入年轻人体内?静安找到了对接的路径——导师带徒。

  静安寺街道自今年5月起试点“导师带徒”:机关28位导师结对36名徒弟,居民区30位导师结对15名徒弟。街道党工委书记胥燕红介绍,带教工作打破了传统按级别对应带教的层级制和体制内循环的局限:在机关里,部分处级领导根据需要直接带教新进科员;在居民区,德高望重的居民群众参与带教年轻社工。

  静安寺街道为每对师徒建立了档案,将整个带教培养过程完整、规范地记录下来,便于总结和督促。同时规定,导师每周与徒弟面对面指导交流工作1次;每月至少指导徒弟实际工作案例1次;徒弟每季度提交工作小结1份,导师点评;街道还成立了考核评审小组定期为每对师徒“打分”。

  已经工作10年的江泰平原来在街道党政办工作,去年转岗到社区管理工作部,直接面对居民,这让他很不适应。正处级调研员吴瑞中成了他的导师。一次,老百姓通过12345反映家里某处墙面有裂痕。小江的第一反应:“找房屋管理部门去”,结果遭到了吴老师的批评。吴老师带着他赶到百姓家中,把问题认认真真记下。小江不由感慨:“做群众工作,关键要和老百姓有个直接的沟通,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

  受益的不止是“愣头青”,老法师们也很有感触。原先调研中发现,部分居民区干部也出现了“机关化”倾向;导师制度激活了一些老干部的青春,有人动情地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年轻时的样子,重获了满满的干劲。

  根据试点经验,静安研究制定了《年轻公务员导师带徒工作办法(试行)》,有计划地推动公务员队伍可持续发展。根据该方法,导师带徒适用于全区机关各部门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他区属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带教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老法师们不仅传授工作技巧,还要关心年轻人的思想动向和生活所需。

  该办法特别强调“德才兼备”:注重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相结合,要求老法师言传身教,将好的作风传递给年轻公务员;注重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前天的启动仪式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董之益获颁首位导师聘书,与新进城管队员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