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做中学项目学习”走进学生家庭

13.10.2014  14:05

      10月10日下午,静安区在一师附小举行“做中学”假日科学探索――我家在行动首场成果发布会。市教委副主任王平、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副局长戈一萍,“做中学”项目研究所和实施学校校长以及相关师生参加了成果发布会。静安区“做中学”课程进入家庭,成为假日“另类作业”,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会上,来自静安区9所小学的学生代表先后交流分享了《夏天对温度计扇风,温度计读数会不会下降?》、《酸奶制作》、《为什么我们的蛀牙会那么多?》、《水果酵素对小老鼠减肥的预防初探》、《太空种子》、《如何清理锅底的污渍》、《用方便的方法把蛋黄和蛋清分离》、《神奇的手》8个探究项目,以及探究过程中的成长收获。很多家长也表示,和孩子一起探究,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享受了亲情。“做中学”研究所负责人曹坚红老师表示,家庭探索活动的成果发布会并非是单纯聚焦研究成果本身,而是需要学生完成两大任务:领衔家庭团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通过富有创意的方式来推介研究成果。

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强调,“做中学”的课程化,是静安区建立地方课程的有益尝试,也是全区推进“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抓手,更是学校课程进入家庭引发多重效应的创新探索。

“做中学”,最初是上海市静安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引入并经过“本土化”的特色项目,2001年5月,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起中法合作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项目,静安区是上海市首批试点地区。2004年,“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成为静安区的地方课程,在全区8所幼儿园、1所辅读学校、14所小学和4所中学实施。2012年,静安“做中学”课程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发展,除了以建立核心科学概念为目标的探究式科学教学外,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以“学以致用”为目的、以“课内外学习高度关联”为特色的“做中学项目学习”成为课程的又一大组成部分。2014年,“做中学项目学习”走入学生家庭,一年一度的“做中学假日家庭科学探索”正式纳入“做中学”课程体系,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课程,已经由最初单纯的以探究为主要方式建立科学概念的“第一版块”课程,发展为由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外联动的项目学习的“第二版块”课程,再到假日科学探索“第三版块”课程,三大版块构成了旨在培养学生21世纪综合技能的面向未来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