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转型,需要文化软实力

12.11.2014  02:42

  梦想虹桥站、寻根崧泽站、揽胜环湖站……一条途经徐泾、赵巷、重固、白鹤、练塘、朱家角等镇的“文化新干线”,给青浦百姓带来连台好戏。作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节中节,这条“文化新干线”是第十一届上海青浦淀山湖文化艺术节的项目之一。这些创意站名,将是未来上海轨交17号线站名。

  “如今的淀山湖文化艺术节,像是青浦公共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次年度阅兵。”作为青浦文广局局长,曹伟明见证了这个艺术节的成长。

  文化软实力造就青浦形象

  淀山湖文化艺术节上,不乏“上海探源——走进福泉山国家大遗址活动”、“海上遗珠——老上海非遗风情画展”这样颇具青浦特色的项目。青龙古寺是江南名刹,三泖古塔是世界历史灯塔遗址,朱家角、练塘、金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青浦田山歌、青浦宣卷、阿婆茶、摇快船、船拳等是国家级和上海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青浦转型发展,要靠文化点化。”在曹伟明看来,文化软实力造就了青浦的形象。

  近年来,文化青浦的形象越来越清晰。青浦新城建设把蝴蝶地形的文化符号融入博物馆外形; 耸立在夏阳湖上的青浦公共图书馆,是全国首座“水上图书馆”;练塘镇的“茭白节”、淀山湖畔的“捕捞节”、白鹤镇的“草莓节”……文化在流动中助推城镇发展。

  文化资源可转为文化资本

  文化资源可以转型成为文化资本,当文化资本被注入文化创意时,能产生文化创造力。

  本届淀山湖文化艺术节上,在青浦博物馆展出的一把现代工艺椅,吸引许多人的眼球。椅子上数以万瓣的手工铜花,精雕细琢、令人赞叹。这把椅子的孪生兄弟是被英国白金汉宫永久收藏、专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钻禧庆典订制打造的世界上首件珐琅御座。打造这把椅子的是青浦传世珐琅现代工艺的继承人施君。

  这两年,青浦的一批传统企业植入文化元素,转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曹伟明说:“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融合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年前成立的青浦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区10多个职能部门是其成员单位。如今,青浦区有四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上海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尚之坊时尚文化创意园、中国·梦谷——上海西虹桥文化产业园、迎祥文化产业园。入驻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的20多家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印刷文化产业链。事实上,无论是唐宋时期青龙镇的刻书业,还是藏书家庄肃、近代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夏瑞芳、《申报》 的经营者席子佩等都是青浦人,青浦的印刷文脉将成为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相辅相成的绝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