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赵家鑫: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图]

09.11.2015  14:56

人物白描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赵家鑫

希望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活泼开朗,有时候你又会觉得他难以捉摸;你看见了他在老师同学面前灿烂的笑容和始终昂扬的精神,可你却没有看见他深夜里如何拖着疲累的身躯继续奋斗;有人说他积极的追求成功,可他说:我追求的不过是自己的人生。不奢华、很实诚,不激进,但激愤,这就是赵家鑫。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人都在人生路上追寻,企图写下一片灿烂的青春华章。可是,又有多少人,被生活、偏见,抑或是自己的怯弱阻挡,放弃了儿时童真或豪情万丈的梦想。赵家鑫,一个坦言不愿屈服于生活的条条框框的人,有着一个梦:把每一天都尽力过成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天。就像尼采所述: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深思尼采所言,赵家鑫坦言:“遗憾是有的,每日‘起舞’不敢当,不过我对自己过去的十九年光阴是满意的。”2014年,他告别高中繁重的学业,来到了大路条条的大学殿堂。大一时你在做些什么?加入学生组织、参加志愿活动、进入辩论队、加入跑虫俱乐部……这些赵家鑫都体验了;但你跑过马拉松吗?你骑过川藏线吗?……这些都构成他的不同寻常。问他这些经历给他带来了什么,他答:坚毅。  

大学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璀璨多姿,又令人眼花缭乱。想要从这纷杂的丛林中,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主线,不可谓不难。大一一年的尝试与打拼,渐渐让家鑫心中的“主线”清晰起来,这其实就是坚毅的来源。“我知道了我想要的是什么。体验了很多东西,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正如一位人文学院的老师所说,人生路上,倘若没有走过一些枝枝杈杈,是很难找到自己的道路的”。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青春有界限吗?我想是没有的。”这是家鑫今年暑假完成川藏线的骑行之后发出的感慨。川藏线,也许大家都有所耳闻,甚至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去那里看看。但赵家鑫不只是想想而已,他在青春华年中踏上了征程。  

全长2140余公里的川藏线,家鑫用了25天的时间征服了它。整个过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最重要的是一份毅力。  

每天清晨起床,开始洗漱、吃早餐,之后把沉甸甸的行李绑缚到车后架上,就这样,一天的行程便伴随着早上八九点流转的空气开始了。中午时分,他需要寻找吃午饭的地方,运气好的话能碰到路边的农家饭店,来一份炒饭或者炒面便幸福满满;但更多的时候是没有这种好运的,川藏线上人烟稀少、物资匮乏是真实的存在。因此,家鑫每早就会备好一天的干粮,及时的补充能量,防止上述情况。吃完午餐,小憩片刻,就得赶紧开始下午的骑行,到达当日的停靠点时往往已经晚上六七点钟了,他便赶紧在村里找一家“旅馆”歇息下来。晚上,或与他人谈天说地,或是记录一天见闻。之后,无尽困倦袭来,他便在酣甜梦想中期盼第二天的奇妙旅程。  

在一样的日程里,遇见不一样的风景,也要面对不尽相同的难关。从攀爬高海拔山脉到穿越湍急小溪,从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到天寒地冻的皑皑雪山,从绵绵不绝的瓢泼大雨到乒乒乓乓的颗颗冰雹,美景与艰苦并存,身在地狱,眼在天堂!他说:“西藏是一个能让你静下来的地方,她就像一个姑娘,一个清新的脱俗的姑娘。你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她,没有任何杂念,你会发现她是那么的圣洁、善良、真挚。”  

川藏骑行留给他的东西很多,他说:“如果你真的想听,我能给你讲一天。但就算我讲得天花乱坠,若你不去实践,我的也只是我的,你依旧什么都没有;我希望用我的经历带给别人走出去的勇气。”  

孤独”是我青春路上的伴侣

每一个伟人或必然或偶然都有着特立独行的一面。家鑫不是伟人,却也一直透露着一点点的特立独行。  

不迎合大众观念,选课不看老师给分多寡、教学是否严苛,完成作业不走捷径等等,这些是家鑫在大学以来一直坚持的事情。他认为学习本身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你学到的知识。  

他说他不愿为别人而活,他渴望追求自己独立的价值。成功地活在他人的观念中,活在社会的观念中,不会成为他的方向。因此,忍受‘孤独’、享受‘孤独’是他人生的必修课。在集体的思维之外,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追求与坚持。家鑫说:“‘孤独’是我青春路上的伴侣。”  

如今,19岁的赵家鑫在他自己的朝圣路上勇往直前。他说:“希望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