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李正伟:追梦青春,扬帆远航[图]

12.05.2015  11:44

自画像 李正伟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5届硕士毕业生

回首这三年的时光,我不知有多么庆幸能够来到上海交大读书,多庆幸能在这里遇到那么多叙事渊博、令人佩服的老师和优秀卓越的同学。

李正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硕士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即将奔赴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回想在交大的三年时光,李正伟总是感慨:在交大,只要你敢想敢做,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实现的。  

青春的路,要有个目的地

进入交大学习,是我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转折之后应该通向何方?我的青春目的地又在何方?值得庆幸的是,没用太久时间,我就找到了答案。这一切还应该从话剧《钱学森》说起。  

钱老是刻在我心里的一个偶像。来到交大之前,我知道钱老很厉害;来到交大以后,我才知道钱老伟大。话剧《钱学森》让我深受感动,钱学森在中国航天事业的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感染了我。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对未来的规划——选择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是在国家计划中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是中物院的核心价值观,和我的个人价值观十分契合。中物院的前人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也都是和钱老一样艰苦奋斗的科学家,他们将继续指引着我前进。  

青春的路上,充满了选择,也正是这些选择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对我来说,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去中物院这样的国防重中之重的单位,完全能够让我施展个人价值,将自己的学识应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之中。  

青春的路,越走才能越接近目的地

深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为此我一直在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掘自我潜能。大学生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他们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为学生,我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认真学习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大部分选修课程,所选课程考试全部通过,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学业成绩;在科研上,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SCI文章、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EI文章,并有两篇专利已经公开。  

我积极参与校友返校志愿者活动、上海市海洋宣传日公益跑志愿者、LTP全球六一活动志愿者等活动,从而使自己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得到锻炼,增加实践经验。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认真的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开始提前对自己中意的企业单位进行了解,在我研一的时候就听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暑期实习的宣讲,所以对中物院有所了解。在研二时候也参加过其他企业的参观或实习,和师长充分交流沟通,了解各种企业中的更多信息。  

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为吸引优秀大学生攻读国防科技学科专业,鼓励其刻苦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积极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特在我校等23所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立国防科技奖学金。签这个奖学金,需要和国防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通过申请国防科技奖学金,我签约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青春的路,才刚刚启程

青春是一种心态,只要心保持年轻,就能永葆青春,而梦想是保持心年轻的不竭动力。“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这两句话,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即便现在离开,我也依然会记得我是一个交大人,我应该做到的就是尽心尽责,爱国荣校,不辜负国家和母校对我的培养。钱学森学长是我的榜样,我愿意努力做一个万分之一的“钱学森”,我选择去西部,我选择国防科研,去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青春的路,才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