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周礼坤:两年军旅,感受蜕变[图]

23.01.2015  10:32

人物白描:周礼坤 农业与生物学院 大二

他,出生农家,不懈努力考进交大;他深明“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之意,大一之初,携笔从戎,奔赴军营;他,坚守平凡,军营中钢枪与扫帚和他一同相守;他,乐于奉献,载誉返校,参加学生工作,服务大家。

携笔从戎,无悔青春献国防

2011年9月,周礼坤考进上海交大,同年12月,他辞别舒适安逸而又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投身到火热的军营中去。  

作为在读大学生应征入伍中的普通一员,他时刻以一名新世纪素质过硬青年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了作风好、有实绩、表率强,在野战部队的舞台上展示着交大应征入伍在读大学生的风采,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献身使命”的庄严承诺。  

在军营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为部队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他遵章守纪,成为基层连队战士中各方面表现均十分突出的先进个人。入伍以来,他对自己的思想修养一直没有放松,无论是在新兵连还是被分配到基层老连队,他始终做到安心服役、尊重师长、热爱本职、敬业奉献、团结战友,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评,在战友中树立了“交大兵”的良好形象。  

坚守平凡,基层岗位中成长

新兵连集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73116部队的一个基层连队。连队的主要任务是公路钢桥的架设,每一块重达三四百公斤的桥板都靠着人力来架设。在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下,他从不叫苦,不怕累。和战友们一起齐心协力,在由中央军委四总部组织的“一级团达标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团队争取到了荣誉。  

在新兵下连之后的第一节课并不是某种专业技术或专业战术的训练,而是一项自己从不曾想到的简单却又曾让他感觉很艰难的任务——刷厕所。然而,当现在再次回忆那半年在“马桶旁的坚守”,他却很骄傲。用钢丝球刷厕所让他懂得什么是标准;懂得一个真正地军人就应该是扛得起钢枪,也拿的得起笤帚;懂得了一个交大的大学生除了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还需要一双能干活的双手;懂得了坚守平凡,脚踏实地,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  

2013年初,周礼坤所在的南京军区某工兵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赶赴江西金溪,并于两个月内在当地构筑炮兵群驻训指挥所。说起那段往事,令周礼坤印象最深的便是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初春的江西天气寒冷,还下着雪,这让在厦门温暖宜人的气候中待惯了的他们吃尽了苦头。“第一个月有20多天一直下着暴雨,根本没有办法施工”, 尽管面对复杂恶劣的气象条件,他们依旧千方百计保证工程的进度。只要天气稍有好转,周礼坤和他的战友们便起早贪黑的在工地上忙碌起来。正是这种军人钢铁一般的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帮助他们战胜了眼前的困难。最终,其部队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施工任务,周礼坤也因工作表现突出,荣获团嘉奖一次。  

两年多的军旅生涯,泪水是苦涩的,也是滚烫的,不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的艰辛,而是因为他的成长以及他对集体荣誉和个人职责使命的全新认知,第一次让他真正地为自己感到骄傲。  

载誉归来,锻造校园新偶像

两年的军旅生活给了他极大的锻炼,也让他收获了许多成长。带着各项荣誉返回母校,他更加珍惜再次开启的学习机会,虽然脱离学习生活整整两年的时间,但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一边补修因转专业落下的课程的同时,一边紧跟班级正常进度。2014年9月获评“上海交通大学A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  

在学习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同学,服务社会。2014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学习期间,组织学员探访上海市荣誉军人疗养院,接受老一辈革命军人红色教育,被东方网和上海基层党建网联合报道,结业时被评为“优秀组长”。2014年7月,他受邀参加学指委的“砺行计划”宣讲,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军营成长小故事。  

暑期的时候,放弃休息时间,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学校军训安排,参加2013级学生军训工作,担任三营参谋。军训期间,工作勤勤恳恳,得到参训教师一致好评。2014年9月,他积极加入校保卫处学生治保队,为学校站岗,彰显退伍学生之于交大的担当。  

现在的他在学指委会党建研究会任青马筹备中心主任、农生学院团委担任实践部副部长,为校、院两级学生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以自己的言行,继续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成长、进步。  

周礼坤表示:军旅生涯带给我的总结来说就是懂得了热爱单位,懂得了珍惜荣誉、坚定了理想信念,找到了人生坐标、学会了统筹规划,学会了为人处事、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带着懵懂来到军营,到成熟地带着责任感回到了他阔别两年的大学校园,“穿上军装,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一个兵”,如今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涩少年,而是真正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共和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