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俞祖卿:逐梦科研,服务同学[图]

05.06.2017  09:41

人物白描 俞祖卿 物理与天文学院 物理学 大三

热爱物理,在科研实践中一展身手;服务奉献,在学生工作中收获成长。在交大的三年里,他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是交大第四期?政项目立项学生之一,大二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他是学院本科生学生党支部的书记,也是F1407201班的团支书。他还是2016年度IFSA协同创新中心本科生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2015-2016学年网班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2014-2015学年校三好学生。他,就是来自物理与天文学院的俞祖卿,在不断探索中超越自我的追梦者。

热爱科学,报考物理

在中学时代,俞祖卿就对物理充满了兴趣,喜欢阅读各类科普读物。他敬佩科学家的伟大,使人类得以对宇宙运行规律的了解愈加深入,而“暗物质”、“拓扑绝缘体”等最新理论的提出,又让他对21世纪的物理研究感到心潮澎湃。正是这份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本源的好奇,促使他决心报考物理,并通过自主招生被交大物理与天文系顺利录取。    

对俞祖卿而言,进入交大物理系无疑让他离自己的科学家之梦更近了。大一的物理研究导论课程让他对物理学各个方向的研究前沿有了深入的了解,意识到要做一名科学家就要永远站在人类已知与未知的边缘,披荆斩棘地扩大已知领地。而物理系为本科生设立的一对一导师制度更让他受益匪浅,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中,俞祖卿渐渐步入了科学研究的大门。    

投身科研,一展身手

科研”二字,对俞祖卿来说一直是一个耀眼的词汇,既神秘又令他向往。但他明白,做科研不能只凭一腔热忱,更要的是要能够具备科学工作者的品质。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在大一暑假时便找到现在的导师何峰教授进行科研实践,经过为期一年的PRP项目“阿秒科学——从光电效应到多光子电离”,他对做科研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研究成果也成功发表在了一篇SCI论文中。随后,他与导师的课题在交大第四期?政项目中成功立项,继续进行超快激光物理领域的数值模拟研究。    

作为一名本科生,科研之路注定是不会一帆风顺的。相比研究生,他没有整块的时间可以用来做科研,除了平日从繁重的课业中挤出时间外,他把周末和假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了科研。理论知识上的欠缺同样是一个阻碍,除了请教导师和课题组里的师兄师姐,更多时候他会自己检索大量的文献,来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在导师眼里,他是个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在做数值模拟时,程序往往需要在服务器CPU上运行数日、数周才能得到结果,而一旦模型变得复杂,程序耗时则更长,为了能及时对合作小组的实验结果给出理论解释,俞祖卿花了几天的时间把程序改写成GPU并行计算,成倍提高了运行速度。    

一个早的起步使俞祖卿在科研道路上获得了许多优势,他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做出更多令自己满意的研究成果。    

服务奉献,收获成长

除了科研,俞祖卿还参与了大量学生工作。他是学院本科生学生党支部的书记,也是班里的团支书。党支部活动、给同学上团课、团日活动、……,作为这些活动的组织者,他常思考如何能最大化活动给同学带来的收获,而不至于浪费同学们的宝贵时间。他从同学们的需求入手,举办了“主题读书分享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获得了同学的广泛参与。此外,针对同学中学习成绩分化的现象,他利用学生党支部的优势资源,带动党员和积极分子设立学习互助小组,为建设优良学风做出贡献。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俞祖卿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学生工作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也使他的大学生话更加充满意义。在这些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学院的老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俞祖卿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学生辅导员,继续为同学服务,以奉献来诠释在交大最美好的青春。